第2版:要闻综合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综合

我国儿童健康水平实现历史最优

——国家卫生健康委介绍促进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近年来,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全国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4.5‰和6.2‰,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56.3%和53%,实现了历史的最优水平。”5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力推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了95.1%,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6岁儿童近视率分别是51.9%、12.7%,与201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7和1.8个百分点,呈现向好改善态势。

    儿童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副司长沈海屏介绍,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组织开展了多项工作。

    强化政策协同。坚持儿童优先的理念,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分工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儿童健康的目标任务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纳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优先发展领域。开展母婴安全、健康儿童、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等系列行动计划,推动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迈进。

    重点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以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提高保健服务的可及性。目前,全国共有儿童医院158所,妇幼保健机构3082家。全国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到了2.7张,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0.27张。全国儿科医师数量增加到20.58万人,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74.4%。

    优化全程服务。开展孕产期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强化危重新生儿转诊救治,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措施,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聚焦“小眼镜”、“小胖墩”、孤独症等儿童健康问题集中发力,推进防、筛、诊、治一条龙服务,目前全国孕前检查率达到96.5%,产前筛查率达到91.3%,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筛查率都在90%以上。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5年前相比下降了30%以上。我国儿童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优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新期待,努力提升儿童保健和医疗服务能力,强化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儿童的健康水平。”沈海屏说。

    强化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关爱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身高越来越关注,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长得更高,给孩子使用生长激素。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孩子的身高取决于两个因素,70%是遗传因素,30%是后天因素。所以生长激素的运用,一定要到医院经过医生专业诊治,“希望家长能够正确看待孩子身高,不是越高越好。”

    倪鑫表示,对于身高,希望家长在30%的后天因素里共同去努力,这30%的因素就是孩子的营养、运动、睡眠、环境。一是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要把营养保障好。二是保证运动,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尤其是像跑步、引体向上。三是保障充分的睡眠,睡眠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影响儿童身高。四是孩子整体生长的环境,包括从孩子自身、家庭、学校到全社会,对于孩子的生长环境应给予高度关注,让孩子每天都能以愉快的心情生活学习。

    如何加强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相关问题?倪鑫认为,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从临床上来看,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抽动、焦虑、自闭等情况。

    倪鑫表示,首先希望家长能够接纳孩子生病的事实,以便更好地干预治疗。

    关于如何有效预防孩子心理问题,倪鑫认为,在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多个因素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所以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多关爱孩子的心理。家长也要理解孩子,并付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此外,幼儿园、学校、社会都要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倪鑫还建议家长注意两个方面,以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第一要横向比较孩子与其他同龄人的行为,如果一些行为对孩子自身或他人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就要引起关注。第二要纵向比较孩子过去与现在的表现变化,如出现突然拒绝交流沟通、脾气暴躁等问题,希望家长能及时带着孩子到相应的专科医院去就诊,进行科学规范干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