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回信,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谆谆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殷殷嘱托,如朝露似暖阳,激励着孩子们早日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从节日里的深情寄语,到外出考察时的点滴关怀,再到书信传情的深切厚望,总书记站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期许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多次强调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少年有志,国家有望。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为了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过去一年,“大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火”遍全国:从有滋有味有趣的“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云队课,到去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从一起相聚三星堆,穿越千年感受古蜀文明,到走进新疆肥沃的土壤,探寻棉花丰收的“密码”——一堂堂硬核又有趣的“大思政课”,带领学生突破课堂空间的局限,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参与实践,引导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土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不仅在心中有了“强国有我”的种子,更坚定了毕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
一年来各地深入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仅让儿童优先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也因着眼“1米高度”,让我们发现了孩子们眼中的美好,读懂了他们内心的需求,使政策更包容、服务更匹配、保障更到位。各级妇联组织始终牢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开展儿童工作,通过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建好用好覆盖城乡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引导广大家庭倡扬起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随着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我国儿童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充分展示了推动儿童事业的国家意志和法治力量。全国妇联等九部门联合开展推进的“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行动,不仅在全社会形成了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浓厚氛围,也让关爱服务工作更加精准,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宣传引领,依托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好红色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发挥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儿童校外教育阵地优势,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队日、展览展演、诵读红色经典等主题实践和宣传宣讲活动,让儿童在实践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扎根孩子们心灵深处,从小树立为党成才、为国奉献的远大志向。
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民族未来,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做好关爱服务,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办实事、解难事,把可感可及的关爱送到儿童身边;要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引导儿童尊法守法用法,为他们撑起法律的保护伞;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开展“儿童心理健康家长直播课”“科技逐梦向未来”“阳光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全方位育人,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孩子们心中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各级妇联组织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开展“少年儿童心向党”“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等活动,推动家校社协同,做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保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让尊重儿童、关爱儿童、保护儿童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江后浪推前浪。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一定会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己任,在全社会的共同关爱下,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茁壮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国少年儿童的阳光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