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城
又是一年高考季,往事不禁涌上心头。记得19岁那年,我高考落榜了。整个高中三年,我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阅读所有可看而不花钱的书,或者省吃俭用买薄薄的《作文通讯》和《全国优秀中学生作文选》。读书的时候,坐在那间残破老屋的土炕上,那一行行文字神奇灵动,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走在乡村路上,我自问:“我真的要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吗?”难道我就是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吗?
高考失意后,我在家几乎把所有的农活都干过一遍。农闲季节,一本《人生》小书让我翻破边儿,夜里常常慨叹我和高加林的命运之相似。
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耳畔突然响起柳青的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于是,我做出了第一个重大决定——去当兵。我带着一大箱书和作文获奖证书,走进了辽西山区的一座军营,虽然前途未知,但我相信经历艰苦和劳累能够锻炼自己。临行前,曾经当过兵的叔叔给我鼓励:“能写会画,自己选择自己干!”
当兵的第三年,我踌躇满志报考军校却意外落榜。看着周边领导和战友难以置信的目光,我无地自容,尤其害怕与他们见面,于是索性整日躲在图书馆里。出于担任图书管理员的便利,备受打击的我更加沉浸书海。连续两次落榜的打击叠加在一起,我几乎陷入了绝望中。
恰巧在那个时候,图书馆进了一批新书,其中有一套三本的《平凡的世界》,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悄悄拿出来,整夜阅读,由衷地向路遥致敬。原来读书与不读书,会过上截然不同的人生。书中的一段话直击心灵,我工工整整地抄在笔记本的首页,并时刻提醒自己:“书把少平从沉重的生活中拉了出来,使他的精神不致被劳动压得麻木不堪。通过不断地读书,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平凡的世界》给了我无形的力量,使我很快重新振作,继续发挥写作特长。白天我在基层火热的训练场进行采访,晚上独自挑灯夜战写稿,一篇接一篇地写。很快,我写的报道登上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级大报。翌年,我因工作成绩突出被破格提干,终于迈进军校深造。从那时起,我更加视书如生命、如良师益友、如前进路上的明灯,工读相益,学用相长。自此,我便一路成长为上校军官。
工作中,《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也令我受益匪浅,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因为它不仅是一本教人敬业、忠诚和勤奋的书,更是一本激励人心的经典作品。它教会我不仅要对自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还要不断超越,做到主动出击。
退役后,我静下心开始认真学习国学经典,从古人的著作中汲取营养,重拾通往心灵自由之路。最近,我将著名学者杨鹏对《大学》《论语》《道德经》的解读作为终身的必读,每天翻阅,切己体察,做到行有所傍,心有所依,努力追求“止于至善”的境界,活出满足、快乐和自由的人生。
回想40余年的读书生涯,我悟出一个道理: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好书会激发我们的行动力;而通过行动,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习惯,进而塑造性格。这正是“读书改变人生,性格决定命运”的真谛吧。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得好,为了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放慢脚步,以书为灯,照亮我们奋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