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综合报道
近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第四届第二次学术交流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近70家规划编制、管理机构以及知名高校的百余位代表齐聚羊城,共同就“城市更新,更美生活”主题展开学术交流。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谢盈盈指出,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以提质增效为主的城市更新发展新阶段,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她希望来自全国的女性规划师代表一起交流各地的城市更新实践经验,通过探索城市更新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城市更新建设工作“引智”“赋能”。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菁希望,在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城市更新行动、妇女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以及回应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等方面彰显女规划师的担当作为。她表示,通过这次交流,女规划师们未来可以从更加包容、更加细腻的女性视角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始终将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学术交流环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女规划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健强调了城市更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她提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转型,城市发展正从增量向存量转变,城市更新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城市更新需要政策和技术上的创新,同时也需要女规划师的力量。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女规划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浚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分享了北京在城市更新方面的经验。她提到,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市发展已经从扩张式转向内涵提升式,城市更新成为实现超大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方式。她强调规划和土地政策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还分享了北京在城市更新方面的总体考虑,包括优化规划管控工具、丰富土地配置方式、细化年限税费与计价计收规则等。
“城市更新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历史性、传统性和地方性应该以‘在场’的方式参与更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女规划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依从自己在城市不同场所的亲身体验出发,分享了关于非正规空间的体验和认知,强调了非正规空间的魅力和特色,并提出从土地经济到空间经济,再到场景经济的路径。
多方协同推动城市更新的实施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女规划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娟提到,规划师面临着城市转型和信息爆炸的挑战,需要重新思考规划的本质和工作方式。她还提出了,包括政策方、金融方、主体方、市民方和人才队伍转型的“更新治理的五方协同”概念,以推动城市更新的实施。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女规划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恽爽介绍了在北京副中心的实践,包括如何摸清老城现状底数、解决部门协同难的问题、创新政策机制等。她认为可以通过整合数据、优化工作计划和引入市场多元主体来推动城市更新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总规划师、女规划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闵希莹以广州新中轴线为例,探讨如何发挥政策杠杆作用支撑城市更新实施落地。她强调城市更新作为国家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并提出了争取资金和试点改造两个关键点。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郑宇关注城市更新的微更新领域,她介绍了北京路改造案例,展示了规划师如何通过不懈地沟通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城市更新的目标。她呼吁提高全民的设计意识和参与度,通过小规模的更新项目来提升城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