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今日关注

版面: 视点评论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9.70%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由2012年的8.80%上升到2023年的29.70%,目前已接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的目标。

    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修订《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6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持续提升健康素养,着力增进全民健康”有关情况。

    通过“四个不断”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作

    “从今年6月起,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以宣传推广新版的‘健康素养66条’为主线,引导公众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让人民群众更好地重视健康、维护健康、享受健康,让每一个人真正能够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

    “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工作,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不断’,即不断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不断净化健康科普信息传播环境;不断加强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动员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参与。”米锋表示,从今年开始,每年6月将集中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主题宣传活动,来推动提升素养,收获健康。

    大力贯彻“三减三健”专项行动

    “在新修订的居民健康素养66条中,涉及食品营养的内容就有8条。”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表示,近年来,居民整体的营养状况和膳食结构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尤其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三类宏量营养素摄入的量基本达到了膳食参考摄入量的标准。但人均烹调油量、食盐量等摄入偏多,而奶类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还有蔬菜水果等却摄入不足。

    针对此类问题,于康表示,第一,加强健康宣教,特别是推广和落实《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在全社会推广合理膳食理念,培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倡导合理运动,做到吃动两平衡,保持健康体重。第二,应大力贯彻《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第三,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针对常见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慢性肾病等发布了食养指南,为这些慢病患者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食养解决方案,应加强对这些慢病食养指南的推广解读学习和落实。第四,有针对性地增加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的摄入,而适当控制油脂、盐分的摄入。

    中高考考生应尽量保持和平时一致的饮食习惯

    针对中考、高考考生的饮食健康,于康介绍,夏季高温多雨,比较潮湿,食物相对容易腐败变质,是食源性疾病易发和高发的季节。在饮食营养保障方面,于康提醒学校家长和考生应尽量保持和平时一致的饮食习惯,包括进餐的规律,食物的种类和食物的数量基本与平时保持一致,不要盲目食补。要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或者过去有过过敏情况的食物,不要贪吃冷饮等对刺激性较大的食物。此外,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保持跟平时一致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于康说。

    发挥公立医院全民素养提升“龙头”作用

    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作中,公立医院如何发挥作用?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介绍,作为公立医院,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在促进全民素养提升行动中发挥“龙头”作用,引导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和平时工作中向患者、向公众宣讲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加强健康教育职责。

    “中医药文化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巨大贡献,蕴藏着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强身健体的智慧。”对于如何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高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张忠德介绍了广东省中医院经验做法,即要坚持健康素养从“娃娃”抓起,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做自己的“健康小卫士”;坚持健康守护让“老人”幸福,引导优质中医资源融入养老服务;坚持健康促进向“基层”覆盖,提高县乡医疗服务机构的能力水平。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