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栏目:妇女工作改革创新案例

版面: 妇女工作

湖南长沙多方联合构建关爱妇女儿童枢纽型公益平台

“守望工程”为妇儿健康保驾护航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邵伟

    青春期女孩的生理安全与健康怎么教育?留守女童在性安全教育方面存在认知偏差时该如何引导?如何防范性侵害?……这是困扰许多家长和学校的问题。在湖南长沙,一项名为“守望工程”的公益项目一直在努力帮助女童们了解生理健康和防性侵方面的知识。

    “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特别是母亲外出务工的女性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生理健康知识匮乏、正确态度缺失及必要技能不足等问题。”项目发起方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志愿者刘小花说。

    为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进步,在长沙市妇联的指导下,长沙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联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长沙市雨花区群英公益发展促进中心共同打造“守望工程”公益品牌,聚焦妇女儿童生理健康、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构建以“赋能+帮扶”为核心的长沙妇女儿童公益支持平台。“守望工程”重点建设了“守望驿站”等项目,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增设其他子项目。

    “我们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更加稳健、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为妇女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让知识成为他们的铠甲,尽可能保护他们免受伤害,健康成长。”刘小花表示。

    孩子们的开心乐园

    位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新田村村部的“跳马镇守望驿站”是孩子们的开心乐园。当过10余年幼师的李捷妤是该驿站的站长。

    “在“守望驿站’的工作日常中,我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项活动,时常参与孩子们的教学和辅导工作,常常和孩子们一起交流、玩耍,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想法。”李捷妤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

    根据孩子们的想法,李捷妤和志愿者们共同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每当活动信息一公布,微信群里的报名便接龙不断。“有些还没有进我们活动微信群的家长,也会在邻居、朋友的带领下加入我们的活动。”李捷妤说,站点的活动氛围很好,家长对志愿者们的评价都很高。

    为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守望工程”项目组在湖南城乡社区建立了常态化妇女儿童关爱服务点,目前已建成5个站点。截至2024年3月,站点已开展活动1232场,总计服务3.2万多人次。活动涵盖心理、医疗、性别教育、法律等四大主题;常态化和主题活动包括课业辅导、手工、绘画、趣味运动、亲子阅读等,满足妇儿多样化的发展和兴趣爱好。

    让更多孩子得到守护

    2020年9月,在长沙市妇联的指导下,长沙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长沙市雨花区群英公益发展促进中心联合发起“关爱女孩 守望未来”项目。项目旨在整合医院、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搭建一个政府部门支持下的“医社联动”湖湘关爱妇女儿童的枢纽型公益平台,打造以精准服务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为目标的公益支持体系。

    2024年,该项目升级为“守望工程”公益项目。起初,项目分为“守望驿站”“守望湘间的花蕾”“妇幼守望者公益岗”3个板块;如今,又增加了“困境妇儿救治金”“守护天使计划”等子项目。

    “守望湘间的花蕾”项目聚焦青春期适龄儿童的生理健康卫生问题,以“一包五课”为基础,为适龄女孩提供守望包和知识手册,配套5节社会性别与生理健康卫生课程。

    田豆是“守望湘间的花蕾”湖南湘西凤凰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护志愿者。在前往留守儿童占比过半的学校进行授课时,田豆惊讶地发现,孩子们对于生理健康方面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经过志愿者的培训,孩子们提高了对自身生理卫生的关注程度,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都明显增强。

    项目发起至今,“守望湘间的花蕾”共开展320次授课,惠及30万名儿童及家长,为守望女童发放守望包和女生成长关爱包2.3万余份;“妇幼守望者公益岗”设立4个,为就医人员提供常态化志愿服务,并发起了多期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4000余名学生参与;“困境妇儿救治金”项目为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儿童康复科及妇科的179组患者发放57.7万元救治金。

    “‘守望工程’项目就像一颗‘种子’植根湖湘大地,以各种方式融入妇女儿童的生活,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未来也将在广大妇女儿童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长沙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曾珠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