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星星 段爱珍 李永飞
“中士谷明,家住安徽省蚌埠市,妻子刚刚怀孕6个月……”“中士严志毫,家住江西省乐平市,去年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火箭军某部学习室内,二营三连指导员黄健正对照《连队人员信息登记表》仔细梳理官兵情况,计划着下一步利用休假时间走访的官兵家庭。
近年来,该部积极探索“部队+家庭”共教共育新模式,采取“网格化”挂钩方式分区划片,遴选干部骨干,利用探亲休假、出差外学、喜报进家门等时机,灵活组织开展千里家访活动,建立起军地共育、家庭联教的“亲情网”,进一步激发官兵扎根军营安心服役源动力。
前段时间,指导员黄健发现二级上士段晓辉时常情绪低落,主动与其谈心,得知其母亲生病住院,加之家庭涉法涉诉问题困扰,导致段晓辉无心工作。了解事情原委后,连队党支部连夜商量解难方案,决定由黄健陪同段晓辉回家探亲,展开家访活动。
在河北石家庄,黄健先后与地方多部门协调解决段晓辉家中涉法涉诉问题,并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赶赴段晓辉家中,向其家属表达了组织的关切,并介绍了段晓辉在部队的现实表现,普及了部队福利待遇、政策法规等,并表示部队将协助他们共渡难关。
后来,在该部的帮助下,段晓辉家中涉法涉诉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其母亲病情也逐渐好转。段晓辉的妻子于金凤带着母亲来部队探亲,近距离感受段晓辉成长进步、生活工作的地方,并向部队党委表达谢意。
“在部队好好干,家中有我们,你放心!”离别之际,母亲拉着段晓辉的手,反复叮嘱他要感恩部队,安心扎根军营,建功立业。而段晓辉也没有辜负家中亲人和部队的期待,在后续演练任务中担重任、打头阵,多次圆满完成演练任务。
“不进门坐就听不到官兵‘讲不出的苦’,不到家看就不知道官兵‘解不了的难’。”该部领导介绍,他们通过建立官兵信息档案,了解官兵在家属就业、子女入学、成长成才和生活工作中所需要解难帮扶的实际问题,通过走访家庭的方式搭建“部队+家庭”共同教育、携手解难的模式,为官兵投身强军实践注入“强心剂”。
“安置政策上还有哪些疑惑?有没有需要组织帮助解决的困难?……”一级上士张敬民转业待安置过程中多次电话询问相关政策法规。为解决其后顾之忧,部队领导利用出差时机,带着机关编发的安置政策“一本通”专程赶赴张敬民家中,为他现场答疑解惑、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并积极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对其工作选择提供思路。
“只有把官兵的难放在心上,才能真正解到心上。”前不久,该部保障处助理员王新旗的妻儿随军来到驻地,儿子上学、家属就业成了困扰夫妻俩的烦心事。一次家访过程中,部领导得知这一情况,随即推动机关与驻地政府协商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并帮助孩子转到驻地重点学校就读。
无独有偶,作为该部技术骨干的某连中士曹文斌在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活动前夕打起了“退堂鼓”。排长金鑫找他谈话了解到,由于连队近期正在组织年度装备检修,作为主战号手的曹文斌既要负责装备修理又要备战比武,心理压力大,产生了些许畏难情绪。
连队骨干帮助曹文斌制定科学训练计划、展开思想疏导的同时,还与在离曹文斌老家湖南常宁不远出差的连长武龙龙进行沟通,让他顺路到曹文斌的家中探望。武龙龙向曹文斌的父母讲述了曹文斌最近的工作状态,并请求其父母一起给曹文斌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最终,在连队和亲属的共同努力下,曹文斌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满格”投入训练,更是在随后的比武中带领战友在“极限救援”科目中夺得团体第一的好成绩。连队也将这一喜讯及时转达给了曹文斌的父母。他们也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曹文斌在部队好好干。
织好“亲情网”,搭起“连心桥”。如今,家访活动不仅成为该部密切官兵关系的重要桥梁,更成为查兵情、纾兵困、解兵忧、暖兵心的重要手段,官兵扎根深山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