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军旗飘飘 PDF版下载

版面: 军旗飘飘

西部战区总医院战创伤救治中心:

多学科“协同作战” 实现救治流程“无缝衔接”


    □ 赖瑜鸿 赵芝洪

    建立抢救生命通道,多学科紧急联合会诊,绿色通道快速手术……近日,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战创伤救治中心组织的战创伤救治演练中,多学科专家“协同作战”,救治流程“无缝衔接”,不断刷新最短抢救时间纪录。

    “每缩短一秒,都承载着生命的转机。”战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廖冬发介绍,“黄金1小时”是战创伤救治的关键干预阶段,能否在1小时内进行确定性救治往往比伤情伤势更影响生存率。为此,他们积极探索战创伤救治新思路,从紧急救援出动、急救程序审批、住院手续办理、全程绿色通道、多科会诊时间等方面革新,将医务人员、医疗设备资源不断前移,开通预警联动机制和救治绿色通道,打造“院前急救、院内接诊、危重急救”三环相扣的“一体化”战创伤救护体系,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

    “患者下腹及双下肢出血,随时会危及生命……”前不久的一天夜里,战创伤中心接到某部队驻地医院电话,一名战士在转运物资时受工程车辆挤压,伤情紧急,生命垂危。

    24小时待命的值班医生立即启动抢救流程:120车载信息系统第一时间回传伤情资料,急诊医生专线沟通,抢救设备、药物准备就绪、创伤团队提前就位。创伤评估、静脉通路、限制性复苏……伤病员通过战创伤救治绿色通道直达复苏单元,在多学科专家的协作下,边抢救、边诊断、边治疗,从抵达医院到进入手术室,急诊停留时间用时不足10分钟。

    从“患者等医生”到“医生等患者”的转变,得益于该医院依托医院学科优势和技术能力,基于信息化条件下探索形成的创伤中心加普通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及ICU创伤相关科室的“1+3+N”模式。多学科联手“战斗”,实现了从传统“救治接力赛”到救治一体化的转变。

    前不久,一名5岁小孩不慎从五楼堕落,落地后意识逐渐丧失,父母焦灼万分。战创伤中心启动危重创伤患者救治流程后,普外科、胸外科、骨科及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医生10分钟内到位会诊,历经两个小时的手术,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

    “早期正确处置,可以有效避免和降低第二、第三死亡高峰。”据悉,战创伤救治中心还结合部队训练和重大活动中高发重点伤型,总结致伤原因和伤情特点,建立外科医护常态轮训机制,开展清创缝合等外科紧急手术训练,努力将救治时间缩到最短、患者自身损伤降到最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到最佳。第二次参加战创伤中心诊位轮训的急诊科医生张浩介绍:“战创伤救治是官兵生还的最后希望,每名医护人员都要练就快、准、稳的救治技能。”

    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自战创伤救治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接收急性战创伤病患1000余例,经多学科联合救治、紧急手术后,均脱离生命危险,赢得官兵广泛赞誉。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