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曾经行走在白天的宫城之中,景点外的横店很容易给你一种割裂的感觉,像是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这是一座真正“人为”的城市,在虚幻的华美外表下,一切都是“假”的。时间在这里失去了功能,建筑也无法再用历史和人文来估量它的价值。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在造梦,角色是扮演出来的,所有的故事也是虚构的,而唯一的真实,是人。
■ 沈荻
今年的端午节小长假,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中,以乌镇为首的南方诸多古镇赫然霸榜,其中,横店影视城也成了人们度假休闲的热门旅游地之一。
作为中国规模最庞大的影视城,横店不但拥有各类风格的影视拍摄基地供游客参观,与剧组和演员们的偶遇甚至是近距离接触更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旅游体验,而横店在端午节期间举行的一系列活动——古装游园会、龙舟、非遗美食集市等,则体现了横店一向所奉行的“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方针。结合这几年的国潮风热度,横店的大热自在情理之中。
人文景观之城 梦幻与现实交错之城
横店影视城号称中国的好莱坞,是国家级影视产业试验区,也是5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的横店镇。这座20世纪90年代尚是一片农田的南方小镇曾经默默无名,而今,它已承载了超过2/3的国产影视剧制作,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巨无霸。
它由三十几个影视拍摄基地和年代各异的建筑群构成,主景区包括以秦王朝的咸阳宫为原型打造的“秦王宫”、还原鸦片战争前后广州和香港街市风情的“广州街·香港街”、以张择端画作为蓝本的“清明上河图”、与北京故宫1:1等比例修建的明清宫苑建筑群以及展示火山喷发、暴雨山洪等特殊自然场景为主的“梦幻谷”。拥有超过2000个拍摄场景,总占地面积达到了5万多亩。
进入横店,就如同坐进了时光穿梭机,上午在明清故宫里旁观皇阿玛与众妃子谈笑聊天,中午在1840年的香港街附近喝杯鸳鸯奶茶,下午可能就直接穿越到了解放战争的战火硝烟中。这种零距离的参与感,赋予了游客独特的旅行体验和旅游享受。如果你是一名汉服爱好者,在横店会更加如鱼得水,穿着飘逸的古装,手执香扇,在古香古色的场景中穿梭,有一种如梦似幻之感。
作为一个曾在横店跟过剧组、旁观过拍摄、又到处闲逛的“街溜子”,我对于横店有一些更深的体验。在巍峨辉煌的影视拍摄基地之外,横店,与其他平平无奇的浙江乡镇似乎并无二致。狭窄的街道被沙县小吃和各种地方菜馆的门面房簇拥着,道路有些年头了,树木和花坛也疏于修缮。扫一辆共享单车,骑行在路上,一抬头,就看到明清宫苑高大的红墙,而在红墙和街道之间,则是荒漫到遍野的藤蔓和树木。更远一点儿的郊外,是鳞次栉比的民房,它们以一种凌乱的姿态,见缝插针地扩充着自己的内部面积,于是很多时候看上去就像一堆乱搭的积木。
这里没有华丽的城区,也没有现代化的建筑,但因为人多,碳排放也多,每年夏天,据说横店的温度总是浙江最高的,甚至可以达到45摄氏度高温。在夏天拍戏对每一个演员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内外景的空间巨大,剧组无法提供空调,于是大量的藿香正气水和成桶的冰块儿就成了每个剧组的标配。
而夜晚的横店,街市上浓浓的烟火气息,也和大多数的小城市无异。穿梭往来的外卖员,夜市的烧烤和小龙虾,啤酒瓶盖打开的声音此起彼伏,灯红酒绿的酒吧外,地摊上的衣服便宜到不能置信。开出租车的司机大叔特别有人情味,要是路线足够长,他还会自动化身为导游,告诉你这里是哪个景点,这几天有哪个大明星过来拍戏……
如果你曾经行走在白天的宫城之中,景点外的横店很容易给你一种割裂的感觉,像是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这是一座真正“人为”的城市,在虚幻的华美外表下,一切都是“假”的。时间在这里失去了功能,建筑也无法再用历史和人文来估量它的价值。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在造梦,角色是扮演出来的,所有的故事也是虚构的,而唯一的真实,是人。
横店的人分为三类:一类是以谋生为目的的生活者,他们就像是横店这台巨大造梦机器上的零部件和螺丝钉,承载着这座小城每一天的基本运转;一类是造梦人,剧组、导演、演员则是它的核心;还有一类,则是以游客和数目庞大的群演构成的体验者。
横店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作为一座功能性的旅游地,横店的最大特色当然是演员和剧组,鼎盛时期横店年接待剧组的数量高达近400个,每个月同时有几十个剧组开机,在各个场景之间连轴转。这里是影视人的大本营,成就着他们的职业前途,也承载了他们的一部分人生。
我曾跟一个演员聊天,他的家安在北京,但每年有一大半的时间待在横店。在横店的出租房里,他购置的日常用品比在北京还要齐全,甚至他还买了一台最心爱的咖啡机放在横店,这可是连北京的家都没有的待遇。他说,在横店的每天早上,尤其是拍早戏的时候,在半睡半醒之间喝两杯咖啡是这一整天的续命良方。
横店的每一天,几乎都是24小时连轴转的。影视基地的白天和夜晚,在高悬于半空中的大灯照耀下几乎没有了分界线。
我曾在剧组里跟过一个大夜,看着演员们从早上进化妆间,一直熬到凌晨三点才收工。因为是古装,主角的化妆时间长达两个小时。抵达拍摄现场后,演员们做的最多的事情是等待。如果是拍外景,就要等天气、等光影;如果是内景,则要慢慢地等待着自己的那一场戏份儿的到来。化妆师们背着重达十几斤的化妆箱随时候命,在拍摄间隙里为演员们补妆;摄影技师们在每一场戏的间隙里飞速地拆卸摄影机的大臂,然后迅速挪到另一个机位再重新安装。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年轻的女主角吃着一份简单的炒包菜当午餐,一边吃一边看剧本,最终也只是吃了几口就匆匆扔下,而她的戏份儿几乎从早晨一直延续到凌晨,让我忍不住对演员这一行业所需要的体能和精力感到由衷地钦佩。
我好奇地跟一位明星的助理聊了几句,得知她最初来横店时也是做演员。由于外形的限制,她只能做群演。后来在横店待久了,一点点地转换工种,先去做了演员助理,又因为工作能力好,慢慢地变成了剧组的统筹。
类似的经历在横店并不少见,很多漂在横店的人都是斜杠青年,做过的工作简直比演员的角色还要跳跃。他们来到横店的原因各不相同,刚毕业来碰运气的大学生、表演专业怀抱着明星梦的年轻人,还有明星的粉丝。他们之中有些人短暂地停留后离开,有些人则留了下来,渐渐地变成了剧务、场工、演员助理……每一份工作的背后都是一段故事,也都是一段人生。
群演是横店的基石
如果说,大大小小的剧组和演员之于横店是灵魂一般的存在,那么数目多达20万人的横店群演则是最终托起这座中国影视巨塔的基石。
每天都有人津津乐道于王宝强在横店当群演的经历,无数人被鼓舞着来横店寻梦,其中不乏想趁机靠近明星的粉丝,也有大学生趁着暑期或大四的实习期来横店游玩,顺便当个群演玩一玩。
如果你想来横店试一试自己有没有当演员的天赋和运气,只须去演员工会报个名,办个暂住证,就能拿到一张演员证,开启群演的大门。至于能够拿到什么角色,一来要看运气,二来还要看实力。长相姣好的人可以去考前景,比如容易拿到站在正主儿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之类的角色,在银幕上露一露脸,要是运气好还能有几句台词。
再往下深耕,还有特约演员。同样根据拍戏的经验、作品和形象,分为小特、大特,当然工资也水涨船高。最底层的群演工资,8小时大约百元出头,如果需要扮演尸体或拍熬夜、淋雨等特殊场景的戏,则会收到剧组的红包。虽然工资不高,但大多数来到横店当群演的人,更在乎的是一份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甚至是一个成为演员的梦想和希望。
夏天穿冬衣,冬天穿夏衣是常事,一位“00后”的群演小朋友告诉我,他最怕穿古代的盔甲,一套盔甲重达20斤,穿上了还得跟着马跑,甚至还得扛着枪跑、扛着旗跑。相比之下,女生似乎好很多,但女孩子同样吐槽,说剧组分配的公用古装鞋从来不洗,上脚会得脚气,拿到手里的戏服,也得先用酒精喷雾消毒才敢上身。
但吐槽归吐槽,只要一上戏,大家都个顶个的认真,即使演最轻松的太监和宫女,也得从演员们进场候命到最后一位演员离场。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来横店当群演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因为自由。
或许,每个时代对于稳定的渴望都注定是主流,但也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心性如同飞鸟,无论如何艰难都努力坚持着一种不被定义的生活。他们的人生或许是渺小的,却也闪着光,也是他们,一点点地撑起了横店今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