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性格测试在招聘中不能“喧宾夺主”


    □ 王军荣

    “3轮面试都过了,最后卡在了性格测试”“刚做完测试,被通知与意向岗位要求不符,可这是我做梦都想去的公司”“测试结果显示我缺乏进取心和抗压能力。”……当前,各地校园招聘火热进行,很多企业在招聘中除设置笔试、面试外,还要求求职者做性格测试,不少人因测试结果不合格错失心仪岗位。

    并无标准答案且不见得科学的性格测试,近些年来却摇身变成一些企业招聘的“硬性条件”,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性格测试在招聘中得以广泛运用,其初衷本是为了更优地知晓求职者的性格特质与职业倾向,以达成人岗适配。但在实际操作里,部分企业却过度仰仗性格测试的结果,则忽略了求职者的其他重要素养与能力。

    性格测试于招聘时“喧宾夺主”,究其缘由,是由于一些企业觉得,性格测试能够助力企业深入了解求职者的心理素质,提高招聘效率,节省招聘成本。然而,这样做虽然可能有助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量化水平,但过度滥用,不仅会误伤求职者,还会令企业错失优秀人才,致使企业遭受损失。

    其实,仅靠性格测试来给人贴标签并不科学。人的性格是繁复多元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测试的结果无法完全精准地呈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更为严重的是,性格测试还能够造假。仅需伪装成企业所需的心理形象,便能够顺利通过面试,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看,许多时候,性格测试已成就业歧视的“新外衣”。

    考察求职者是否契合岗位,必须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可得出一个相对可靠、客观的结论。企业在招聘时,应当综合考量求职者的综合素养、专业能力、工作经验等要素,而非仅仅仰仗性格测试结果。换句话说,性格测试可以有,能够当作参考,不可“喧宾夺主”,需正确对待性格测试,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科学的招聘环境。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