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别让“求职训练营”沦为“商家暴利营”


    □ 付彪

    “60天拿下一份满意工作”“专家3V1,真人代投递”“每周60分钟职业规划聊天”,最近,“陪跑求职训练营”在求职市场上悄悄兴起,引得毕业生趋之若鹜。

    求职是一门学问,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随着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竞争愈加激烈,各类“求职训练营”也应运而生。近两年,不止各种求职机构纷纷冒头,不少个人博主也转型至求职市场,利用前期积攒的粉丝基础开始承接改简历、就业指导等项目,时机成熟后则仿照机构开设个人“求职训练营”。

    眼下又是毕业季,毕业生应聘求职进入关键期,一些不良机构和博主借机利用求职者的焦虑心态,炮制出忽悠套路。如以“免费分享求职资源”为由,引导毕业生加其微信,还有一些机构开出一期课程10万元的天价,牟取暴利。

    “求职训练营”沦为“商家暴利营”,暴露出相关监管的缺失与公共服务的短板。要想从根本上治理这种乱象,有关部门亟须加强对“求职训练营”的规范和引导,出台相关行业标准,明确师资力量、专业资质、课程内容、服务标准以及机构内部和平台管理的责任,并严格整顿就业市场秩序,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使之经营规范、透明、公开,切实遏制商家非法牟利的冲动。

    与此同时,高校和相关公共服务部门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今年5月,北京市顺义区人力社保局、北京城市学院联合举办了“求职能力实训营”,来自公共、非公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专业讲师,围绕职业发展、岗位筛选、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可借鉴成功经验,搭建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为毕业生提供专业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提升求职本领,降低对相关机构的依赖。

    作为求职毕业生,也要对市场上的“求职训练营”保持警惕,特别是对那种承诺“百分百给offer”的训练营,不能盲目听信。如果选择报课,务必仔细查看课程内容,确认授课老师资质,最好通过学校等官方平台了解类似的课程,避免受骗上当,交智商税。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