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周刊 家庭建设 PDF版下载

栏目:专家论坛

版面: 家庭周刊 家庭建设

树立弘扬新时代家庭观 推动家庭教育新实践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二〇二三年度学术会议综述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弘扬新时代家庭观,推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家庭教育学会2023年度学术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学会会长赵东花出席会议并讲话,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介绍“新时代家庭观研究”课题阶段成果并主持会议,来自家庭教育、教育学、女性学、社会学、人口学等领域的专家,通过专题分享交流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新问题、新任务。

    找准培育和践行“新时代家庭观”的有效路径

    围绕“新时代家庭观研究”这一主题,课题组首席专家丛中笑教授在题为《树立新时代家庭观 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报告中,阐释了树立新时代家庭观的必要性、新时代家庭观的核心内涵以及培育和践行路径。她认为,家庭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也是新时代家庭观形成的过程。要将树立新时代家庭观纳入各级政府政策和工作全局中,建立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社区作用,调动家庭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专业指导,着力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中央团校教授何玲作了题为《新时代家庭观的理论内涵及时代特征》的报告。她提出,新时代家庭观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领域的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为践行新时代家庭观提供了精神指南和理论遵循。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思想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道德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明确新时代家庭建设的方向。

    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长、研究员霍雨佳基于《新时代家庭观状况调查报告》中的调研数据,从家庭的基本情况、功能、关系、需求和支持等方面呈现了现实中的家庭面貌与现状。报告显示,当下我国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强调家务共同分担;大多数受访者倾向于先恋爱后结婚;生育意愿强烈,但在生育决策中,经济条件是主要障碍。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蒋永萍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姜秀花就《新时代家庭观实践探索与培育路径》联合发言。她们探索新时代家庭观实践与培育路径,以“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为切入点进行案例式研究分析,分析凝练“最美”经验。

    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家庭变迁特征及发展趋势

    围绕新时代家庭变迁特征及发展趋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从家庭教育的公共性入题,分析了家庭教育由私领域向公领域转变的必然趋势,讨论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当下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菊华从社会宏观背景与家庭微观变化之间的协同效应视角,解读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与人口变迁对家庭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她建议通过家庭支持政策的出台、可落地的制度建设、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提供等,给予家庭更多关注,推动解决家庭矛盾;不断完善契合家庭需求的公共政策,对特殊家庭予以持续性帮扶,减少转型期家庭面临的不稳定因素,合力推动家庭全面发展与社会同步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院长陈辉在发言中梳理了新时代家庭建设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剖析了家庭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她倡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日常生活,通过开展家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系统的育人链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佘宇立足全球化视角,深入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家庭政策方面的实践与经验,阐述了构建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重要性,并结合数据和案例,对我国家庭教育和生育支持政策等进行了剖析和解读。他认为,要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就要通过多种形式有效扩大托育服务供给、降低托育服务成本、提高托育服务质量,营造全社会支持、信任托育服务的良好氛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