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权益周刊 观察 PDF版下载

栏目:巾帼普法乡村行

版面: 权益周刊 观察

河北省承德市创新普法模式

让法律服务和群众需求实现“零距离”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 贾似真

    “老师说的这些都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以后再来普法我肯定还来听!”“之前不懂法,以后一定要学法、懂法、守法,当‘法盲’会吃亏的……”日前,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妇联组织的普法讲师团走进黄旗镇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一堂专家普法宣讲课、一次“燕赵巾帼法律明白人”讲身边事、一场法治文化会演,还有法律咨询服务、普法视频展播,发放海报、书籍等法治宣传资料……为全镇群众送上了丰富的“法律大餐”。

    承德市妇联积极响应全国妇联号召,聚焦广大农村妇女对法律资源和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连日来全面启动“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并创新开展“3+”模式,持续强化法治宣传,把法治春风送到基层妇女群众身边,谱写乡村法治文明和谐乐章。

    志愿活动+专业咨询

    在承德市兴隆县平安堡镇拨西村委会会议室,紫塞巾帼兴隆法律宣传队依据民法典,针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婚恋矛盾、家事纠纷、高价彩礼等法律问题进行讲解和问答互动,引导群众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纠纷,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承德市各级妇联会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紫塞木兰法律宣传队”的作用,凝聚司法单位合力,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咨询及专业指导。以“你问我答”“以案说法”“情景模拟”等形式丰富“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共开展普法宣讲活动271场次,法律咨询167次。

    线上宣讲+线下文艺汇演

    在“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中,承德市各级妇联组织善于用好婚姻调解员、妇联干部,发挥维权站、妇女儿童之家、妇女微家等阵地作用,创新线上、线下宣传方式。围场县妇联在四道沟乡庙宫村组织“巾帼普法乡村行 法治宣传入民心”主题文艺汇演。活动现场,凤凰社区和庙宫村文艺演出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法律知识于文艺节目,为现场群众送去了一系列普法文艺节目,把法律法规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群众需求与法律服务“零距离”。

    圆桌畅聊+家庭指导

    承德市妇联搭建“暖心桥”,引导“木兰有约”讲师团、“巾帼法律明白人”等走村入户宣传法律法规,推动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实际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丰宁县完善“巾帼普法”服务中心,成立由女法官、女检察官、女警官、女律师、家庭教育女讲师、女心理咨询师、巾帼“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的“宁和家事讲师团”志愿服务队,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新丰路街道河东村的王女士遭受家庭暴力,迟迟不敢通过法律进行维权。“巾帼普法乡村行”走到家门口,她听了普法讲座,了解到遭遇家暴可以依法维权,于是递交材料起诉离婚。在现场,“巾帼普法乡村行”讲师对双方进行普法、调解,施暴者了解到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认识到错误,并表示以后会尊重王女士,双方有矛盾时要冷静解决,绝不动手。王女士也愿意给丈夫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滦平县北大街社区以“圆桌畅聊会”为活动载体,以网格为单位,积极邀请妇女小组长、妇女代表等走访重点家庭,通过入户畅聊的方式,围绕社区工作开展集中讨论、集体协商、集思广益,做深做透做实妇女群众思想工作,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巾帼力量。

    将法律知识讲给群众听,帮助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提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和能力,促成人人学法、事事依法的良好局面。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