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蔡冷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意舒
“夜幕降临,卧虎湾突然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军火库被我们蒙古的虎胆英雄贾力更炸掉啦!”……
6月24日,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举办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启动。启动仪式后,各媒体记者一同走进馆内,走进那段历史长河,沉浸式体验内蒙古红色历史。
一踏进纪念馆,一阵清脆悦耳、声情并茂的童声讲解,立刻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和镜头。按照纪念馆安排,每个区域都有一名身着红马甲的“小小红色讲解员”等候在展板前,只要有来访者走近,他们便立刻开启一段或惊心动魄,或豪迈激越的红色故事。
当天,共有21名“小小红色讲解员”参与纪念馆讲解,其中女生16名、男生5名。讲解中,孩子们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用饱满的情绪深深打动着现场的每一名访客。
9岁的曲奕涵来自乌兰浩特市合展小学二年级,面对镜头最为从容淡定。“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她用清脆的声音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我想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更多人了解先辈们的红色历史。”
如何把解说词记得又快又准、讲得生动感人?孩子们都很有心得。曲奕涵说:“要自信,要通过眼神交流、手势动作等,把红色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入心。”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二小学四年级1班的邱恬说:“我会多练多背,有时还借助图片想象画面,形成自己的理解。”
这些“小小红色讲解员”大都已有两年“工龄”,通过长期锻炼、实践,孩子们都以能承担这项特殊的任务为荣,并在讲解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我曾听大哥哥大姐姐讲过蒙古族战斗英雄拉玛扎布烈士的故事,他们讲得太感人,我当时都听哭了。”邱恬希望能继续站好“小小红色讲解员”岗位,“让别人也能通过我的讲解记住那些英雄先烈们。”乌兰浩特市红云希望小学五年级2班的彭雨辰则表示,自己不仅要成为红色故事的传承者,长大后也要成为美丽家乡的建设者。
据介绍,由兴安盟团委、兴安盟关工委及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联合组织成立的兴安盟小小红色宣讲团于2020年8月成立,现有小宣讲员近200名,均是乌兰浩特市不同学校二至六年级的少先队员。
2023年,兴安盟小小红色宣讲团被团中央授予校外少先队称号,并作为全区唯一一个典型案例入编团中央《共青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化”阐释工作案例选编》。
“小小红色宣讲员培训活动不仅加强了展馆与社会的沟通,更是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途径。”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馆长赵晓伟告诉记者,“孩子们正是通过这样直观而富有参与性、展示性的讲解活动,在树立自信心的同时,更是在道德品质上得到了良好教育,是一群内心根植红色种子,爱国、爱党、爱家乡的优秀少先队员。”
讲解任务圆满完成后,孩子们纷纷扑进妈妈的怀抱,眼神中又流露出稚气的一面。科尔沁右翼前旗第二小学三年级2班王玥鸥的妈妈王丽欣慰地分享,“为了讲好红色故事,孩子每天上学、放学路上和回家后都会自主练习,有了烈士做榜样,孩子的学习、生活也发生了积极变化。”在王丽看来,孩子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就应该从小打好精神底色,“要让他们在红色故事的学习、讲解中启迪思想,涵养爱国主义精神,将来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