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普
近日,各地紧张的高考志愿填报正在进行。诈骗分子对考生的考验也在不断加码。那么,考生和家长该如何防范骗局、顺利填报志愿?
“填报志愿”锦囊
如果遇到有人说某高校没招满,花钱可获得“补录名额”或者可以购买“内部指标”,甚至有“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要求支付高价咨询费指导志愿填报,高额费用要不要支付?
凡是收取保证金、指标费的招生“特殊渠道”都是诈骗。在选择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时,应该选择官方的权威机构或专家进行咨询。
各地填报志愿的时间、方式不同,可以通过“阳光高考”官网的“志愿填报”模块查看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及方式汇总信息,到官方公布的志愿填报系统进行填报。“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还会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个性化指导。
考生应当使用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官方渠道查询录取结果,正规的录取通知书都是通过中国邮政EMS邮寄,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快递信息。
“安心入学”锦囊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了一份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内,小心!这可能是伪造的通知书。
如果有人对你说,经济困难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可以提前申请或发放奖(助)学金,并要求支付“手续费”。你是否会心动?
正规的奖学金、助学金申请流程中,不会要求学生或家长提前支付任何费用。如果遇到要求支付“手续费”“激活费”等情况,应立即提高警惕并拒绝。
如果考生真的需要资助,又该如何申请呢?
助学金:考生和家长可通过政府教育部门或大学的官方网站,查询当地的助学金政策和申请条件,按照要求准备材料进行申请。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可向户籍所在地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咨询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并通过助学贷款学生在线系统申请。
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考生在到校报到后,可以向学校申请办理。
高考录取路上陷阱重重,一定要谨记以下几点:
1.跟着官方走流程。
高考查分和志愿填报应通过当地教育部门指定的方式进行,切勿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
2.“内部指标”不存在。
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所谓“内部指标”,更不要以高价购买录取指标。要保持理性,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招生政策和信息。
3.认清正规高校。
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须经过当地教育考试院志愿填报入口进行填报,并仔细核对招生类型,避免被“虚假大学”误导。
4.高价指导不要信。
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所谓“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支付高额指导费。谨记核实机构资质,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转账。
5.辨别通知书真伪。
考生和家长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确定自己的录取信息,避免被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