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版面: 妇女工作

家校社“多向奔赴” 协同育人护成长

——长沙基层调研行之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如何有效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让更多家长、学校、社会参与家庭教育工作?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在社区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蹚出家校社共育新路径,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吸引了各方积极参与。

    组建“红枫妈妈”志愿服务团队,激活社区家庭教育新动能

    “去年即将中考时,有个孩子情绪非常不稳定,我们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对孩子及其家人进行心理辅导。后来,他的母亲成了‘红枫妈妈’志愿者。现在,孩子的状态已经有很大改善,无论是心理还是学习,与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变化。”谈及家校社共育的重要性,长沙市雨花区东塘街道枫树山社区书记吴婷深有感触。吴婷所说的“红枫妈妈”,是枫树山社区“红枫妈妈”志愿服务团队,她们活跃在社区家庭教育一线,与学校、社区、学生一道,将家长自己的成长纳入与学生、教师成长的相同维度,推动双向共同成长。

    据介绍,枫树山社区“红枫妈妈”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于2019年,从最初的13名志愿者发展到现在的133名。“这些‘红枫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中有一个共同身份——‘陪读妈妈’,其中不乏‘学霸妈妈’。她们很多时候比专家更接地气,相似的育儿经历更容易产生共情与共鸣。”在吴婷看来,这是“红枫妈妈”产生的初衷。

    为激发“红枫妈妈”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让更多的“学霸妈妈”参与社区家庭教育,通过对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积分,建立“红枫妈妈”档案,对每一个“红枫妈妈”进行赋分管理。“我们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尤其是在‘幼小衔接’‘小升初’‘中考冲刺’等关键节点,对家长和学生们关心的问题予以集中解惑,如果无法满足所有家长学生参加现场讲座的需求,只能通过志愿服务的积分来筛选。”吴婷巧妙地让“积分”成为活跃家庭教育的“鲇鱼”,激发社区家庭教育新动能。

    立足于社区实际,挖掘“陪读妈妈”这一特殊群体,“红枫妈妈”在家庭教育和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小区2203户家庭中,有1633户为学生家庭,‘陪读妈妈’达到75%。如何抓住这一特殊群体,让她们不仅在家校社共育上共同进步,成为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同时推动她们参与社区治理,成为引领巾帼向善向上的力量,是值得思考的大问题。”作为社区书记,吴婷总是想方设法激活社区“她力量”。

    家长走进课堂,掀起家校共育新高潮

    雨花区育新小学军事陈列室内,摆放着长沙舰、辽宁舰等模型模具,“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个军事陈列室,这些军事设施模型模具都是由国防科技大学提供的。”育新小学校长杨娜说,“不仅如此,我们还定期邀请国防科技大学的老师走进课堂,给学生讲解国防知识,解答学生疑问,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更好参与孩子成长。”育新小学不仅与国防科技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着紧密的现实联系——国防科技大学教职工子女大多在此就读。被育新小学邀请进入课堂的国防科技大学老师,亦有可能是某个学生的家长,他们的讲座或者答疑解惑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助于更加精准地推动家校共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足鼎立、缺一不可。这‘三足’中,最需要也最为迫切的是家庭教育,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现下,很多家长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参与不够。”杨娜说。让家长走进课堂,不仅让家长参与孩子教育、与孩子共同成长,还能及时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家校全方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长沙地铁已建成8条线路,运营里程为226公里,已经铺设156个车站。”“有谁知道长沙地铁1号线的走向?”“地铁都是行走在地下隧道中吗?”在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小学一间教室内,一堂别开生面的课正在进行。学生家长、来自地铁设计院的林泽辉正给孩子们上“家长进课堂”的主题课,讲授地铁相关知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爸爸第一次走进我的课堂,给我们讲解地铁的知识,还回答了同学的问题,希望爸爸回家后继续给我讲讲他的工作。”课后,林泽辉的儿子林若星意犹未尽。

    整合多方资源,建设系统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根据长沙市妇联家庭教育专家库的搭建标准,我们遴选了家庭教育专家团队,这些专家具备医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法律学等专业背景,拥有面向家长、学校和社区开展服务的经验。”雨花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夏梦说。

    据介绍,雨花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以“一个平台+两大理念+三个版块+四个建设+五大服务+N个基地”模式,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建设规范化、系统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培养新一代栋梁之材中更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相向而行,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教育的动力,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携手共育时代新人。”雨花区砂子塘嘉和小学校长龚付成说。

    (统稿:马伟 采写:马伟 王蓓 贾莹莹 姚建 姚鹏)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