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 乐丁
7月1日,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在重庆市长寿区妇联设立新时代妇女工作改革创新实践与传播基地,这也是重庆市首个挂牌该基地的区县妇联,标志着该区妇联的改革创新实践与传播工作迈入新阶段。
近年来,长寿区妇联围绕党政所急、妇女所需、自身所能,积极推动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不断创新开拓,着力改革探索,让工作有特点、有亮点、有热点。培育了“美凤大姐”“执委轮值主席制”等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作品牌,这些创新举措为妇女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反映了长寿区妇联稳中求进、灵活求变、善作求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美凤大姐”线上妇联是全国首个家政从业人员线上妇联,凝聚了近300位散布在长寿及周边区县的家政大姐。“美凤大姐”妇联组织的大姐们以家庭为单元开展家教知识宣讲、家庭纠纷调解,以社区为阵地开展拥军优属服务、学雷锋送温暖,是长寿区响当当的志愿者品牌。“李大姐”“魏大姐”……在长寿区,还活跃着更多以“大姐”命名的巾帼志愿者队伍,这些大姐个子不大,能量可不小,她们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乡村,开展政策宣讲、纠纷调解、文艺演出、绿色环保等具有妇女组织特色、精准对接妇女群众和家庭需求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成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队伍,为助力长寿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巾帼力量。
一个大姐就是一颗火苗,一支“大姐”队伍则汇聚成为一团熊熊的火焰。为推进巾帼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长寿区妇联逐步探索形成了巾帼志愿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搭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团队,建立了巾帼志愿者注册、活动发起、服务计时、激励机制等为一体的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模式。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妇女微家等阵地,打造响亮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品牌,全面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基层社会治理巾帼志愿服务,为基层社会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注入了一股“巾帼红”能量。
为充分发动妇联执委的主动性,发挥她们立足行业的优势和作用,利用好妇联优质平台,2023年,长寿区妇联创新开展执委轮值主席制度,引导执委们在工作中亮标识、亮身份、亮职责、亮工作、亮成效,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基层妇女群众。执委轮值主席制度在于“轮”,更在于“值”,不仅每月有新主席走马上任,更在于每月都有新活动开展、新任务落地。组建巾帼宣讲队、开设女性素养提升课程、建立巾帼科创工作室、寿乡妈妈志愿服务队等,不仅丰富了妇联工作内容,也进一步提升了妇女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执委轮值主席不是妇联主席的“替身”和“影子”,而是妇联主席的“助手”和“同伴”,她们发挥“智囊团”和“领头雁”作用,实现了妇联执委服务妇女群众、凝聚妇女力量、带动妇女发展。通过执委轮值主席制度,妇联组织延长了手臂,团结更广泛的社会力量,为各级妇联工作开拓了新局面、实现了新升级。
除了执委轮值主席制度,长寿区妇联还结合实际提出了“七个一”联系制度,即各级妇联执委每季度至少联系1次妇女群众;每季度要向联系的妇女群众开展1次宣讲活动;每半年收集1次妇女群众需求和意愿呼声;每半年向本级妇联提出1条以上切实可行的建议意见;每年至少为困难妇女儿童提供1次力所能及的帮助;每年至少参加1次服务妇女儿童及家庭的公益服务;每年至少建立1本工作记录册,记录联系妇女情况及工作情况。要求执委们采取走访慰问、面对面交流、网络联系等形式,广泛常态联系妇女群众,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妇女群众需求,及时向本级妇联反映有关妇女工作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加强和改善妇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让每一位执委成了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一面闪亮旗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功立业彰显担当。近年来,长寿区妇联积极进取敢于革新,让妇女工作在创新中有新拓展,在改革中有新突破。助力乡村振兴有力度,打造“巧娘编织坊”“妙有女学堂”等基地品牌,带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助力创业创新有深度,成立女大学生创业就业联盟,培育“寿乡巧姐”“寿乡网姐”等品牌,带动广大女性创业就业。助力家庭文明有宽度,做响做实“幸福护家”家庭教育品牌,开展“家风小镇”建设,打造家风文化广场,让家风家教宣传实践常做常新。助力社会和谐有效度,指导建立“李大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被群众称赞为“和事佬、明白人,扯皮事、搁得平”。
长寿区妇联主席况敬蓉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新时代妇女工作改革创新实践与传播基地授牌以后,长寿区妇联组织将以此为新起点开创新征程,不断尝试勇于挑战,在家庭教育、乡村振兴、困境儿童关爱、女大学生创业就业云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造有特色、叫得响、受欢迎的长寿妇联工作“金品牌”,为新时代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创新实践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