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发展周刊 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栏目:本期关注

版面: 发展周刊 乡村振兴

“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以新质生产力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

数字技术赋能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崔安琪

    在日前举办的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助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一畦畦在数字技术精心培育下的小番茄成了参会者们的关注焦点,这正是数字技术赋能设施农业发展的结果。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李常保团队长期钻进实验室里跟番茄“较劲”,他们通过基因筛选和转移技术,应用连栋智能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以此实现番茄专用品种的进口替代,为我国的番茄产业配套了全新的国产化栽培种植模式。新品种番茄色泽艳丽、口感清甜,富含番茄红素,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收获健康,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杨其长认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成功解决了我国蔬菜周年供给的难题。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处一级调研员司力珊介绍的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个观点:2023年,北京市的菜田播种面积达到79.5万亩,其中设施播种面积占据了41.5万亩的重要份额。同年,北京市蔬菜总产量为207.5万吨,而设施蔬菜产量则达到了21万吨。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军成在论坛上强调,北京正在以“相关政策措施为抓手,加快设施农业与数字经济有机融合,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

    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以智能温室为依托,融合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成为北京数智农业建设的一个缩影。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探访时见到了“为村耕智”日光温室数字化升级方案,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棚内安装了环境信息采集设备,通过采集到的棚内环境数据信息,结合本地的气象情况,控制温室的保温被、通风口,从而对棚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确保棚内环境处于最适宜作物生长的水平。同时,棚内浇水施肥由一套智能化的水肥系统来控制,通过这套水肥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配方来精准地提供水肥,且这套水肥系统也能实现自动化操作。

    2023年,农业农村部等四部委出台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特别强调,要提升设施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行智能化管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表示,现在人们对健康消费要求更高,但农业效率提升难度更大,绿色低碳要求更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科技和改革的双轮驱动,以新质生产力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张德权提到,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推动设施农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已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例如世界首座20层无人植物工厂的建成与运行。这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的植物工厂,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从种植到管理的全链条无人化操作。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还与腾讯等科技企业携手,共同推进中式效能温室项目。在新疆喀什的沙漠戈壁地带,这一合作项目已初显成效,不仅展示了智能温室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也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新的可能。

    数字经济的助力让通州区副区长吴孔安对副中心设施农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通州将以国家级产业园为平台,积极推动农业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促进新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全面深化数字经济与设施农业的深度融合。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