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便利人员往来措施不断优化……

让说走就走的“中国行”更“City”


    ▲ 7月9日,来自意大利的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体验太极拳后合影留念。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 南宁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为外籍旅客办理边检查验手续。   朱亦明/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 朱亦明

    “city不city啊?”最近,海外社交平台上,“City不City”成为热词,“China Travel”词条相关浏览量突破7亿,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游览名胜古迹、品尝美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海外中国热”的背后,是中国不断优化人员往来便利措施的最佳体现,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繁荣的生动写照。

    新现象:入境免签带火中国行

    7月6日上午十一点半,从广西南宁飞往老挝首都万象的航班开始出境边防检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旅客中有三分之二是老挝籍,除了放假回国的留学生,也有不少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

    当天,南宁口岸共有出入境航班16架次,上座率几乎均在80%以上。在刚刚过去的五六月份,南宁口岸入境外籍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00%。作为面向东盟的航空枢纽,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的旅客占外籍旅客总数的65%。

    对于“海外中国热”现象,新加坡籍旅客舒宁女士认为免签政策是重要原因。舒宁的祖籍为广西平南县,她所在的大家族有一百多人,其中一半人在广西,一半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次她打算用完30天的“免签额度”,除了要回平南“寻根”,还打算去大连和内蒙古感受一下北方风情。

    “新加坡的华人华裔很多,在2月9日中国与新加坡互免签证正式生效之前,我听说办理中国签证要去大使馆排很长时间的队,几乎都得靠‘抢’。所以一直也没机会回来,现在带上护照就可以坐飞机回国,节约了很多时间,也更方便了。”舒女士对免签政策赞不绝口。

    入境免签也带动了跨境旅游业的发展。日前,马来西亚导游刘歆慈带团结束,准备回国,她告诉记者,政策推出以前,从报名参团到出发,办理签证的时间保守估计要一个月。免签后,旅行社也乘势加强“中国游”的地面推广和网络投放力度,客户都很感兴趣。

    面对不断增长的外籍旅客流量,南宁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前研判分析,科学配置警力,采取动态调整查验通道、加强现场分流引导、靠前提供咨询服务等多项措施,确保旅客通关高效有序、口岸安全稳定。

    新角度:中国令人“流连忘返”

    “第几次来中国?”对于检查员凌凯波的这个问题,回答“不止一次”的外籍旅客越来越多。

    “中国每个城市和每个城市都不一样,每一次来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惊喜。”黄福顺从事海产生意,经常往来新加坡和中国,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和中国人几乎没有交流隔阂,体验感很好。比如在马来西亚我们也流行打王者荣耀。”马来西亚旅客陈杰去过成都和长沙,喜欢中国的摩登时尚。

    “中国的庙宇很大很壮观,我想再去感受氛围。”老挝姑娘文雅兰告诉记者,她很喜欢看中国的电视剧《甄嬛传》。

    ……

    不同的国籍、不同的年龄,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相逢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老方院长李建民1998年来中国读书,从2010年第一次来南宁访问交流和筹建孔子学院开始,便经常往返万象和南宁,他也亲历了中国的飞速发展和口岸通关环境的优化升级、提质增效。他提到了一个小细节:大概十年前开始,通关的自动提示就会自动匹配旅客所持护照对应的语言,科技感很强。

    他认为“海外中国热”是“民间”和“官方”共同努力的成果。一方面是短视频在全球的流行,国外游客频频发声,让世界看到了更加真实生动的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一直在各个渠道加强对外传播和交流。以老挝孔子学院为例,作为中国政府在海外援建的最大一所孔子学院,累计培训本土汉语学员共28届近5万人,并在全球率先开设中文师范专业本科,2021年中老铁路的开通更是推动了老挝学习汉语的热潮。

    新趋势:外国人的“中国式旅游”

    马来西亚籍旅客陈玉珍女士是享受互免政策的首批旅客,几个月后,她又带着6名朋友“二度游桂”。

    “在中国,有一部手机就够了。”陈玉珍提前下载了支付软件、交通软件和聊天软件,显然有备而来。

    广西自然风景得天独厚,从去年9月份起,南宁口岸逐步迎来了外籍旅客入境热潮,现在热度不减,但也有两个新变化:一个是年轻旅客增多,另一个是传统旅游团减少。据介绍,2023年,南宁口岸最多一天有6个外籍旅游团出入境,成员大多为老年人,他们选择跟团而不是自由行的原因是“Security(安全)、Convenient(便捷)”。

    在免签政策、境外支付便利化及住宿优化等政策红利的共同影响下,3月份以来,自由行的外籍旅客占比逐步提升。

    泰国女孩侬蓝就是其中之一。去年,姐姐曾经带她去过上海和苏州,吃了苏式面条,买了中国传统国货美妆,她还给记者展示了她在朱家角拍的旗袍照。在社交软件TikTok上刷到“南宁之夜”的视频后,她又和朋友开启了第二次中国旅行。

    “上一次来,我觉得中国很安全,中国人也很友好。”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侬蓝喜欢在网络上研究攻略,综合对比之后,她选择了租车租导游的定制旅行。

    负责接待侬蓝的广西康辉国旅导游杨女士表示,今年崇左和靖西方向的个性化定制小团火爆,通过多个网络平台,他们接待了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以及泰国的旅客。“虽然在数量上与国内的定制旅行没法比,但这是一个新趋势,‘中国式’旅游将越来越受欢迎。”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