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的城乡,活跃着一支逾3000人的志愿者队伍——“5+2就业之家”志愿服务队,他们由村(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社区楼栋长、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组成,通过开展企业用工需求摸排、求职需求收集和岗前培训等,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牵好线、搭好桥,促进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去年11月起,江西在全省全面推进覆盖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和开发区、大中专院校(技工院校)两类的“5+2就业之家”建设,构建一体化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新格局。江西省人社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就业之家1.1万余家,平台累计注册企业超10万家,沟通对接106.4万人次。
在就业之家建设过程中,江西省各地坚持“人找岗位便捷、岗位找人精准”目标,采取“政府+市场”“线下+线上”两种路径,突出“数据归集、解决问题、重点群体”三个重点,落实“县区发动、基层搅动、一码联动、服务流动”四轮驱动要求,积极打造就业之家品牌形象,书写“稳就业”幸福答卷。
网点靠近群众建 让就业“零距离”
在九江市永修县九合乡番茄产业园内,200余名员工正忙着采摘、加工番茄,90%以上的员工是当地村民。这幅欣欣向荣的“邻里共创收、家门口就业”景象,得益于新建在产业园和村部的求职窗口——就业之家。
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关键是要延伸就业服务触角,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据九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永平介绍,九江市积极构筑“1+15+N”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就业服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打造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农村15公里就业服务网。各地结合实际,统筹各方资源,坚持“网点靠近群众建、服务跟着需求走”原则,因地制宜布局,全市建成就业之家800余个。
就业之家建成以来,九江市多层次就业服务平台日益完善,各领域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基层治理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常态+长效”的“家门口”全方位就业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就业之家“小站点”服务就业“大民生”作用愈加凸显。
“就业之家打通老百姓求职办事的‘最后一米’,求职招聘、直播带岗、技能培训、创业贷款等服务实现‘一家通办’。”徐永平表示,九江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前移,就业指导更加科学,岗位信息更加匹配,大龄失业人员、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1131”就业援助服务更加精准。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依托就业之家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92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46万人次。
“大数据+铁脚板”促供需高效对接
走进宜春市万载县就业之家24小时自助服务区,触摸屏、打印复印一体机、电脑、人社自助服务终端等各类设备齐全,市民可随时在这里发布求职信息、查询就业岗位和就业政策等信息,实现就业服务24小时“不打烊”。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县级就业之家,设置了信息发布、直播带岗、对接洽谈等10个功能区,可提供企业招聘、求职登记、就业指导、创业贷款、培训登记、创业沙龙等“一条龙、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
据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晓峰介绍,在就业之家建设中,宜春市因地制宜,以多年打造形成的线上线下“4+2+N”就业服务体系为基础,将已成熟的服务体系与就业之家建设有机结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就业之家1493个,其中乡镇(街道)、园区建成覆盖率达100%。
同时,结合“宜春就业网”线上平台,广泛归集信息,打通与就业之家平台信息接口,建立“5+2就业之家”宜春分厅,广泛归集全市各地各类公共就业求职招聘信息,涵盖各县(市、区)规上企业及园区重点企业招聘信息、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零工信息等招聘信息,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岗位归集模式。
为持续赋能就业之家,宜春市创新“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坚持精确收集、精准推送,在村级就业之家,通过“大数据+铁脚板”优化招聘服务平台,建立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对象库;同时,在各街道各社区招募就业服务协管员,采取上门摸底等方式采集劳动力就业情况、岗位信息等,持续完善企业和劳动力就业信息。
摸清底数,开展标签化专项服务
吉安市庐陵新区依托社区“5+2就业之家”,探索建立社区“微工坊”,挖掘出一批适合引入留守妇女、陪读妈妈、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项目,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向社区一线延伸,提升居民自主就业创业能力。
据吉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晓东介绍,在就业之家运行管理中,吉安市始终将岗位归集发布、管理服务、运行维护作为就业之家的立足点和生命线,不断提升就业之家运行服务质效,促进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已布局选址就业之家3151个,建成运行3145个,基本形成了“城区15分钟、农村15公里的就业服务圈”。
该市坚持精准化对接,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调查机制,集中开展进村入户摸底调查,核实更新劳动力数据信息,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台账和重点群体台账,对重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标签化专项服务。全市共收集劳动力资源数据160余万条。此外,建立岗位信息归集机制,组织开展“四上企业开发就业岗位”集中行动,分类归集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等“四上”企业岗位信息,并建立逐级报送、动态更新、每月核查、定期推送、问题反馈的服务机制和信息发布推送机制。
同时,该市还在县、乡、园区、院校就业之家设立岗位信息查询机和显示屏,在村(社区)就业之家设立统一规范的岗位信息发布栏。为减轻基层负担,方便群众查看,由乡镇(街道)就业之家统一打印岗位信息发放到村(社区)就业之家发布。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就业之家已归集发布就业岗位5.3万余个。
“建成用好就业之家,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江西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将充分调动各方面、各领域力量,不断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稳就业合力,推动就业之家提质增效、出彩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