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妇联联合省委政法委、省信访局开展全省妇联系统信访“百县(区)千案”暖心行动,积极推动妇女信访案件的有效化解。截至目前,各级妇联联合有关部门累计接待上访群众1206案1747次,已化解1044件,化解率达56%;各级妇联干部累计关爱帮扶1524案2185次,关爱率达82%,提前实现了“任务过半”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没想到我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特别感谢妇联娘家人帮我发声、为我撑腰!”日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的张丹(化名)激动地握住妇联干部的手说。原来,张丹因其居住的老旧小区改造与施工队发生分歧,并因对外墙保温施工质量不满到市信访局反映问题。白塔区妇联主席与区信访局、区更新局(案件责任主体单位)相关负责人共同作为调解员,对案件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帮助上访人找到症结,促成双方当事人当场达成处理意见和解意向。
今年3月,辽宁省妇联联合省委政法委、省信访局开展全省妇联系统信访“百县(区)千案”暖心行动,积极推动每个市、县、区为妇女解决不少于10个信访案件,并提出到今年11月底前,化解稳定率达到90%,关爱帮扶率达到100%以上。截至目前,各级妇联联合有关部门累计接待上访群众1206案1747次,已化解1044件,化解率达56%;各级妇联干部累计关爱帮扶1524案2185次,关爱率达82%,提前实现了“任务过半”。
当好维护权益的“代言人”
自4月18日接访后,一周之内张丹家的外墙保温层就得以维修。在信访案件办理回访中,张丹对妇联“娘家人”的主动关注、持续跟进非常感动。“这次的施工质量和服务态度都很好,家里人很满意。”
辽宁省妇联系统信访“百县(区)千案”暖心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妇联把为妇女维权的职责和担子勇挑在肩,积极为妇女代言、维护妇女权益,通过解决妇女姐妹的急难愁盼问题,成为妇女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以“妇女之安”促“一域之稳”。
为切实推动妇女群众解决信访问题,各级妇联组织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借助信访联席会议力量,协调联动相关职能部门推动问题化解。同时依托遍布城乡、深入家庭的组织网络,积极和妇联干部、执委、维权志愿者等深入村(社区),走访并了解上访人的诉求和家庭情况,调动各方资源,推动政策落实。
当好妇女姐妹的“贴心人”
解决信访问题是对妇联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的最大检验,也是锤炼干部、检验干部的最好平台。
各级妇联干部充分学习、运用“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深入基层一线与信访妇女面对面交流,认真研究案件,给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性意见。
辽宁省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对于来访的妇女信访人,各级妇联都敞开大门,先把事情接下来,再把事情研究透,最大程度发挥好“联”字优势,推动相关部门共同化解,让首访成终访,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此外,各级妇联还依托12338维权服务热线解疑释惑,结合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发现隐患,捕捉苗头问题,靠前跟进化解,把矛盾解决在萌芽,防止矛盾由小变大、蔓延升级,有效减少信访数量。
当好解难纾困的“攻坚人”
自暖心行动开展以来,省妇联带头以上率下,坚持每周调研督导,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以“观摩接访”活动为工作抓手,现场了解基层妇联干部怎么“接”,扭转妇联干部怎么“想”,教会妇联干部怎么“干”。基层妇联干部纷纷表示:通过“观摩接访”这样的实战,切实拓宽了维权工作的思路,提升了群众工作的能力,让大家面对妇女群众求助时更有底气、更有招法。
辽宁省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暖心行动推进过程中,妇联组织始终坚持“三到位”工作方法,针对合理诉求成分,各级妇联组织主动沟通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信访联席会议,推动政策落实,解决问题。针对无理诉求,特别是对于政策不支持、规定不允许的诉求,要吃透政策规定,配合相关部门持续跟踪疏导,解开信访妇女的心里疙瘩,避免重复信访、越级信访。
妇女儿童之安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基础。辽宁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扎实推进全省妇联系统信访“百县(区)千案”暖心行动,持续开展“百县(区)千案”现场观摩接访,力争把妇联干部培养成接访化访的“行家里手”,联合信访部门开展每周接访活动,主动认领涉妇女权益信访案件推动解决,并联动省检察院分析研判涉法涉诉案件,推动高效化解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