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壹段评

版面: 视点评论

新闻壹段评


    暑期“突击”看病别忘日常保健

    加号加班加出诊量,医院开启暑期“加加加”模式。进入7月,暑假就医高峰到来。平时孩子学业繁忙,请假看病又怕耽误上课,很多家长计划趁着暑假给孩子们来一次身体上的“查缺补漏”。视力、身高、牙齿、体重、免疫力……医院里的“学生客”渐渐多起来,各大医院的儿童专科迎来暑期就诊高峰。

    平日里学业繁忙,假期自然成了学生们就诊的“首选”时间。暑期时间较长,也更方便开展较为复杂的手术或诊疗,但“扎堆”挂号不仅加剧了医生的就诊压力、压缩了单个患者的交流时间,将疾病拖到假期“统一诊治”也可能错过某些进展迅速疾病的最佳干预时机,导致病情恶化或治疗难度增加。因此,在暑假为孩子身体“查缺补漏”的同时,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加强对孩子健康的关注与管理,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景区不能把“载客”变“宰客”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通知,规定景区内交通工具、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的交通工具,除因安全、环保等确有必要统一乘坐外,不得强制要求游客乘坐并收费。对偏离成本、价格过高、群众反映较大的景区交通工具票价要予以重新核定,降低价格,不得通过景区交通工具牟取过高利润。

    外移游客接待中心、配套停车场,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景区的交通压力,保障行人安全,同时乘坐摆渡车更环保,也有利于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但外移的距离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定价也要科学规范,同时应提供多种交通方式供消费者选择。如果距离过长,就有人为设置困难、故意增加游客的交通成本,制造盈利点之嫌。因此,景区应及时纠偏“强制游客乘坐交通工具”现象,不能把“载客”变“宰客”。

    警惕网络直播行业的“时长陷阱”

    当前,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超8亿人,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网络主播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职业选择。随着从业人数的不断增长,主播与演艺公司之间的争议也日渐增多。直播时长认定以及由此引发的高额违约金纠纷,在涉及网络主播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常常成为争议焦点。甚至在一些MCN机构(专门为网络视频创作者提供服务的机构)提供的合同中,有关直播时长和违约金的条款可能暗藏陷阱。

    直播时长的认定,本应是衡量主播工作量的一个客观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合同中的认定规则十分模糊,网络主播很容易因无法达到合同约定的“有效直播时长”而面临高额违约金的风险。针对这一现象,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应尽快推动制定网络直播行业的规范与标准,同时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行业投诉举报机制等,保护主播合法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孔一涵 整理点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