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健康周刊 妇幼 PDF版下载

栏目:女性健康

版面: 健康周刊 妇幼

保护生育能力,从重视养生开始


    今年是第三十四个世界人口日。在推行生育政策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女性健康和青少年健康知识、养生知识、避孕知识的普及。

    ■ 张勤华

    联合国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人口问题的关注,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今年是第三十四个世界人口日。但中国的人口现状不容乐观:2023年中国的新生儿数量约为800万,死亡人口数量约为1050万。另一方面,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截至2023年年底,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4.2%,进一步加剧了人口结构的失衡。因此,重视女性生育能力的保护,鼓励生育,刻不容缓。

    女性生育能力与孕产史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生育率的下降,是因为有一部分女性不想生,还有一部分女性生殖健康需要引起各方重视。

    女性的生育能力包含女性的卵巢功能、输卵管功能、宫腔环境以及全身状况。

    女性生育能力受影响与很多因素相关。

    首先,年龄是导致生育力下降的重要因素。35岁以后女性卵巢功能开始减退。

    其次,人流及各种宫腔操作手术及感染对女性的输卵管及子宫环境造成巨大伤害。2023年,人工流产手术中50%是15~24岁的未婚女性,重复流产率高达55%以上。过早过多的人工流产对青少年女性的身体带来极大伤害,尤其是那些选择自行购药或者在不具备合法资质的私人诊所进行的手术。术后感染、宫腔粘连、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可能导致女性终身不孕。在推行生育政策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女性健康和青少年避孕知识的普及,减少计划外怀孕和流产的发生。

    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卵巢功能早衰的高发。近年来,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妇产科门诊数据为例,因月经量少、闭经等原因就诊,从而确诊卵巢功能早衰的患者数量增加,尤其是30岁以下女性的比例达到20%。卵巢功能早衰是指女性40岁之前由于多种病因出现卵巢功能衰竭,在育龄女性中发病率超过1%,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并且出现年轻化的趋势。

    卵巢功能早衰对女性生育健康威胁极大,不仅影响月经,还会造成代谢、皮肤、骨骼、泌尿、神经、大脑等多个系统功能下降,最终剥夺女性患者的生育能力。

    卵巢功能早衰的主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疾病(如甲状腺疾病)、放化疗、感染因素(如腮腺炎病毒)、手术因素(卵巢手术或其他生殖器官手术)、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压力、饮食不规律)。

    30岁以下女性卵巢功能早衰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这与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及过度减肥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女性,其卵巢功能下降的风险显著增加。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长期的精神抑郁会造成免疫功能紊乱,导致体内应激激素(如皮质醇)水平升高,加速卵巢的衰老。过度节食会导致体脂率过低,而适当的体脂是维持正常月经和生育能力的基础。

    重视养生,改善生育力

    《黄帝内经》讲:“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阴阳、喜怒、饮食、居处。”中医养生主张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强调人体必需与天地自然界保持和谐、协调。

    养生还要注重情绪的调摄。《淮南子》讲:“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怖生狂。”过喜过怒,都会使人气血运行逆乱,脏腑功能衰退。“一夜白头”并不是夸张的说法,强烈或长期的忧愁恐惧可能导致女性断崖式衰老。

    重视养生,从现在开始。

    目前已经进入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火气最旺盛的时候,同时炎热多雨,湿气最重。人体在暑湿侵袭下,心火旺盛,贪凉阴冷,肌肤腠理开泄,最容易受到寒湿侵袭,阳燥盛行于外、阴湿潜伏于内,阻碍气血运行,容易变生诸病,如皮肤湿疹、呕吐腹泻、胸闷晕厥,中风中暑。

    因此,暑热最盛的三伏天,正是祛湿养脾的大好时机。

    女性的痛经、月经量少、月经延迟、不孕症、盆腔炎、卵巢功能衰竭等因阳虚、气虚、血瘀、气郁(怕冷)、痰湿(怕冷)导致的疾病在三伏天进行调养尤为有效。

    另外,因受到空调、冷饮、熬夜、过劳等各种因素影响,夏季脾肾阳虚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出现虚胖汗多、身体困重、不思饮食、腰酸背痛、腰腹赘肉、疲软乏力等表现。出现这些情况,可以来医院进行三伏贴或三伏灸。三伏贴比艾灸更为方便快捷,建议初伏、中伏、末伏,每天上午贴4~6小时,每周连用3天,坚持整个伏天。

    重视养生,积极调整生活方式,认真备孕,避免意外怀孕及人流的伤害,才能做到“生机勃勃”。

    (作者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妇产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相关链接

    要备孕你需要关注维生素D缺乏

    ■ 宁志伟

    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的关系,近些年来成为国外研究热点,相关文献很多,93%的不孕妇女维生素D低;如果进行体外受精,低维生素D水平容易导致体外受精失败,足够的维生素D水平使体外受精的成功率提高4倍以上。

    孕期维生素D缺乏,增加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危险;对于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维生素D作为免疫疗法可能有利;维生素D可减少与流产相关的炎症;每日摄入4000IU维生素D可降低感染率和早产。

    有研究预测,通过治疗维生素D缺乏,可使流产发生率降低2倍,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减少5倍,阴道炎和高血压(子痫前期)的发生危险减少2倍,妊娠期间和产后抑郁危险降低2倍;早产危险降低2倍,与ω-3脂肪酸合用,剖宫产危险降低1.6倍,死产发生危险降低4倍。此外,对产后新生儿和儿童期健康问题 (常见感冒、腹泻、呼吸困难、内耳感染、就诊医生)也有影响,减少儿童残疾(多动症、自闭症)发生,降低0~5岁早产儿死亡率。

    作为成功受孕的另一方,男性也需要有充足的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者精子计数低,精子运动和质量下降。

    (作者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