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中国故事女主角

版面: 视点评论

“英子姐姐”助学团队发起人刘发英:

爱心绵延十九载 托起“山里娃”的读书梦


    刘发英

    / 人物小传 /

    刘发英,现任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小学副校长。中共十八大、二十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全国妇联执委,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刘发英师范毕业后,主动申请到边远贫困的乡镇工作,从2005年开始开展网络助学活动,组建了“英子姐姐”助学团队,累计募集爱心资金3400多万元,资助困难学生5000余人。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鹏

    齐耳短发,笑容温婉,一直是刘发英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19年间,这位土家族“英子姐姐”一直奔波在爱心助学的路上。她说,自己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用行动践行山村教师的初心使命。

    许下一生之志

    “我的父亲常说:‘如果每个山里的孩子都一心想着离开农村,那农村永远不可能富裕,农民只能世代贫穷。’这句话在我的心里烙下了印。”回忆起自己的公益之路,刘发英总说,是父亲影响了自己最初的选择。

    刘发英的父亲也是一名教师,从武汉的大学毕业后自愿回到家乡长阳教书。追寻着父亲的脚步,刘发英1991年师范毕业后,同样主动申请回到长阳,到最贫困、最艰苦的黄柏山陈家坪小学任教。

    那时候,山区的孩子们上学很不容易,就着土豆咸菜就是一顿饭,因家庭贫困而放弃学业的不在少数。于是,从领到第一个月工资起,刘发英就开始自掏腰包帮助班上的困难学生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垫付药费,竭力不让孩子们失学。

    2005年是刘发英网络助学的“元年”。这一年,武汉一家爱心助学网站的志愿者来到长阳调查山区困难学生的情况。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刘发英将两名困难学生的信息在该爱心助学网站上发布。没想到一周后,爱心助学款便寄到了学校。第一次体会到互联网的力量,刘发英大受启发,注册了“英子姐姐”的网名,通过QQ联系网络上的热心助学人士,为困难学生寻求资助。

    2006年,刘发英带领27位爱心人士对本地9所中小学的困难学生进行调查摸底,资助了86名学生。北京一家英语学习网站听说此事后大受感动,在考察了刘发英的助学档案和学生反馈后,专门为她开辟了爱心助学论坛。从此,刘发英的网络助学越做越大,先是组建了助学团队,后来又设立了“英子姐姐助学网”, 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助学行列。

    每一分善款都要用到实处

    要把善款真正送到困难学生的手里,信息真实是前提。为了详细掌握学生的情况,“英子姐姐”助学团队始终坚持实地走访核查信息。19年来,刘发英和团队成员累计行程20余万公里,整理了30多万字的助学资料,力求将最真实的情况提供给资助人。

    “在网络世界里寻求资助,需要付出百倍的诚信。”为此,“英子姐姐助学网”从一开始便定下铁律:每一分善款都要用到实处,做到公开透明。刘发英不仅在网上公布了自己所有的真实信息,还向网友公开承诺三点:第一,每位贫困学生的资料都由她亲自走访并核实;第二,每一笔助学善款由她亲自发放;第三,走访等工作中产生的费用由她个人承担,绝不从助学款中提取一分钱。

    “我们从不刻意渲染困难程度,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是真实的,并附有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刘发英说。每一次捐助,团队都会把资助人的联系方式和资助款一起送到受助学生或者其家长手里,方便他们一对一联系。正是这种“一对一”资助的真诚、公开、透明,赢得了众多资助人的心。

    在刘发英的办公室里,放置着满满一墙的“爱心档案”,随便抽出一本,受助学生的姓名、学校等基本信息,每一笔善款的汇款单复印件、微信转账记录、学生或家属领取时的签名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这样的“爱心档案”,刘发英记录了19年。

    把希望与爱带给更多人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长阳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根据该县教育局的数据,该县贫困生的教育资助率已经达到100%,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虽然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但是相对贫困还存在,我们的爱心助学会继续走下去。”刘发英说。今年4月1日,长阳慈善·英子姐姐公益基金正式成立,这是“英子姐姐”团队在县慈善会设立的冠名基金,将为团队的助学行动打开新局面。“以后,我们的资助方向会转变为‘以奖代助’。如果说以前的目标是让贫困孩子不辍学,那么现在的助学是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能够自信、阳光地生活,成为国家的优秀人才。”刘发英说。

    而更让刘发英欣慰的,是看到孩子们能在她和团队的帮助下走入心仪的学校,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让曾经得到的那份爱薪火相传。

    1995年出生的小娟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英子姐姐”和资助人的帮助,小娟得以顺利升入高中,毕业后成为长阳的一名幼师。

    2020年,小娟也走上了当支教老师的路,并加入“英子姐姐”的团队。从家访调查到上门送爱心款,整个过程,小娟受益良多。

    刘发英动情地表示,这些年来,自己目睹了长阳和长阳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永远牢记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团队一起建好用好英子姐姐公益基金,把希望与爱带给更多人。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