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版面: 妇女工作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谢桥选煤厂机电主管邵国敏:

扎根“煤海” 做安全生产“守护者”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邵工,振动筛故障跳停了,您快过来看看!”灯火通明的谢桥选煤厂调度指挥中心,一通紧急的调度电话打断了紧张忙碌的夜间生产。不一会儿,电话中的邵工便脚步带风地走向故障点,她的目光沉着冷静,紧盯着手中的设备,麻利地开始了检修。

    眼前这位干练的女性,是安徽淮南百里矿区公认的选煤线上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谢桥选煤厂机电主管邵国敏。而这样突如其来的夜间检修,对她来说,是20多年间的普通日常。

    “叮——”系统恢复正常。“干选煤机电检修,时间是交给设备的。特别是冬夏两季,能源保供任务重,设备连轴转,大半夜起来处理故障是常事。”来不及清洗手上的油污,邵国敏目不转睛地盯着恢复运转的设备,“故障解决的那一刻,很有成就感!”

    埋头机电检修 护航安全生产

    煤炭洗选,是确保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一环,经过一系列的洗选流程,井下的原煤才能成为适应不同需求的优质商品煤。因此,选煤厂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成了关键。

    2001年,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邵国敏来到谢桥选煤厂担任技术员。选煤一线的机电岗位,历来是男职工的“世界”——邵国敏所在公司613名机电工的队伍中,女职工只有33人。邵国敏却一头扎进了“煤海”。

    谢桥选煤厂主煤流线上有400多台设备,分布在一楼到七楼。每天逐层逐台检查设备,是邵国敏的工作日常。为了熟悉每台设备,她给自己定下目标:把400多台设备的参数、性能全部摸清,并给它们建立一个详细全面的“身份信息”——设备系统台账。

    近3个月里,邵国敏每天一上班就揣着笔和小本子,从一楼到七楼,对一台台设备进行“望闻听测”,逐一核对、记录。最终,所有设备在电脑上都有了一个完整的“户口”:每台设备的型号、技术参数、大修记录一目了然,为后期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提供了很大便利。

    在同事眼里,邵工对机器有股“轴劲”:皮带跑偏找不出原因,她会在现场蹲守几个班,直到摸清楚原因;为了测准设备尺寸,她能几个小时蜷缩在空间狭小的平台,出来时,腰都直不起来;为了完成装置改造,她和同事不厌其烦,甚至几十次调整……

    精益求精 大胆革新

    选煤生产,机电先行。作为机电技术人员,邵国敏大胆进行设备革新改造。

    每次巡检设备时,她总爱和工友们聊上几句,听听大家的意见。“这些都为我开展创新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邵国敏说。

    谢桥选煤厂煤矸石皮带机聚氨酯清扫器不能有效清理皮带上残留的煤泥、物料,致使皮带磨损得快,经常需要更换不说还影响生产。为攻克难题,邵国敏蹲在潮湿的现场,反复揣摩、设计图纸,并自制了风水清扫器,投入使用后显著降低了皮带更换率,每年可节约材料费100多万元。

    近年来,邵国敏的技术创新成果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6篇技术创新论文和成果获得矿区女职工“十佳科技成果”奖、集团公司“五小”成果奖。

    爱美,是人的天性。可干过选煤的人都知道,做机电维修,不仅要人随机器24小时待命,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随时就得钻进去,和煤泥水“亲密接触”。尤其是夏天,每次巡查设备回来,满脸流淌着汗水和煤灰的混合物,整个人好像是洗了个“黑水澡”。对此,邵国敏有自己的一番解读:“看到自己亲手维护的设备平稳运转,洗选出的商品煤质量上乘,即使我个人‘颜值’有所降低也是值得的。”

    这几年,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邵国敏从一名技术员走上主管岗位,她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力跟得上、技术要领先的同时,还得有丰富的经验、足够的智慧,否则怎么能让别人信服?”

    20多年来,邵国敏始终坚定地做一名煤炭洗选设备“守护者”:“在积极践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上,我愿用自己的点点微光点亮万家灯火,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微薄之力。”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