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熙爽
“嘀、嘀、嘀……”7月22日,张宝艳夫妇创立的国内第一家公益寻人网站——宝贝回家寻子网的求助信息响个不停。
“宝艳大姐,我们找到了一个走失孩子的线索,但当地村民不信任我们,怎么办?”“别急,想要村民信任,我们找妇联!”“宝艳大姐,另一个走丢的孩子也找到了,但志愿者不会说当地方言,怎么办?”“别慌,沟通协调是大事儿,我们找妇联!”
无法深入到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无法跟对方进行有效沟通,无法取得基层组织和村民的信任……即使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宝贝回家”)已成为国内资料最多、效率最高、志愿者最多的寻亲平台之一,在寻亲的道路上,仍然会遇到很多难题。
“每当遇到上述问题,我们都会及时与当地妇联组织进行沟通。”张宝艳说:“妇联组织根扎得深,覆盖网络织得密,与妇女群众更是联系紧密。志愿者深入不到的地方,妇联组织就是我们的‘眼睛’,遇到语言不通的情况,妇联组织就是我们的‘嘴巴’。2007年,宝贝回家寻子网正式建立,17年来,在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道路上,全国各级妇联组织一直是我们最亲密的‘战友’、最坚实的后盾。”
有求必应 让爱团圆
在与妇联组织携手寻找走失儿童的案例中,2011年的云南寻人案,让张宝艳印象深刻。
2011年8月10日,一个名叫小蔡的大男孩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登记,想要寻找离散20多年的亲生父母。看到消息后,网站的志愿者第一时间与小蔡进行联系,然而,由于走丢时年纪太小,小蔡只知道自己来自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对家乡没有其他记忆。线索的短缺,让志愿者为小蔡寻亲的进程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我们的志愿者没有放弃。”张宝艳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2012年6月28日,这起寻亲案重新启动。在征得小蔡同意后,志愿者将小蔡的经历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向广大网友寻求帮助。为了助力信息广泛传播,志愿者将求助信息推送给师宗县妇联主席等影响力较大的账号,没想到,第二日上午9点40分,师宗县妇联的董主席就给出了回复。
张宝艳说:“董主席号召师宗县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传播寻人信息,并及时将小蔡的情况通知到各村、各户。”在董主席的直接关注下,师宗县妇联的工作人员开展大范围的入户宣传,纵向深入村民小组、居民网格等妇女生活的最小单位,横向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一张纵横交错的寻人网就此铺开,一场争分夺秒的寻人接力就此展开。5天后,一名秦姓男子主动与师宗县妇联联系,DNA对比结果显示,他就是小蔡的亲生父亲。
张宝艳说,小蔡一家的团圆,离不开妇联组织的支持与帮助。据悉,依托“六级组织、七级队伍”工作体系,各级各地妇联在全国建成妇女之家、“妇女微家”90余万个,在自然村屯、村民小组、社区网格、居民楼栋等建立妇女小组108万个,近700万名各级妇联执委活跃在基层一线,有效扩大了妇联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此外,通过基层妇联执委与社区网格员双向互兼等举措,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不断延长工作手臂,真正做到把工作做进千家万户,做到妇女群众身边。
“不仅根基扎得深,覆盖范围广,妇联组织还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多方力量凝聚起来。”张宝艳说:“‘宝贝回家’和全国妇联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当我们遇到困难向妇联求助,妇联总是第一时间给予帮助。近年来,我们和妇联的合作形式更加多元,通过宣讲会、座谈会、共同举办大型活动等方式携手前行、协同发力,为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照亮更多家庭的团圆路贡献力量。”
紧密合作 护童成长
“宝贝回家”的总部坐落于吉林省通化市,张宝艳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协会就与通化市妇联围绕儿童安全健康等方面展开紧密合作。
“当时,我们的寻人网站建立不久,已经救助了80多个孩子。”张宝艳回忆:“通化市妇联的工作人员主动找到我们,感谢我们在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付出的努力。‘妇联是所有女性的娘家,有需要就找妇联’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建立联系后,通化市各级妇联组织先后到“宝贝回家”参观调研。“通化市妇联还组织了一大批志愿者到协会帮忙,无偿为我们登记资料、整理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合作越来越频繁。“通化市积极发动基层工作人员和广大执委,帮助我们寻找烈士的后人;集安市妇联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为寻求我们帮助的聋哑人寻亲;有小孩找到妇联求助,我们为其联系机构进行DNA检测;每年年底,我还会跟随妇联走访、帮助困难家庭……”张宝艳说。
近年来,“宝贝回家”和通化市妇联的合作方式更加灵活。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他们共同举办了以“关爱儿童、反对拐卖”为主题的各类宣传活动,以案例的形式,向现场观众科普妇女、儿童权益方面的相关知识,发放“反拐”纪念小手环;为了扎实做好暑期儿童关爱服务各项工作,通化市妇联联合“宝贝回家”共同拍摄了反拐微电影、反拐知识小视频及反拐手势舞,携手筑牢儿童安全防线。
张宝艳告诉记者:“自2022年以来,我们与通化市妇联、通化市公安局等合作,深入通化市各个小学、幼儿园,开展反拐演习。”该演习已开展100余场,覆盖人数超万人,有效提升广大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防拐、反拐意识,预防儿童被拐案件发生。
2007年至今,“宝贝回家”为6000余名儿童点亮回家的路。一张张家庭团聚的感人照片,就是17年的“成绩单”。张宝艳说:“这份成绩的取得,要感谢全国妇联的帮助与支持。过去的17年,能与妇联组织携手并肩,我们十分荣幸;未来,我们也期望能与妇联组织继续同行,撑起妇女儿童的‘权益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