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壹段评

版面: 视点评论

新闻壹段评


    破解博物馆非馆方讲解困境应疏堵并举

    暑期的博物馆和近日的气温一样,热度居高不下。为了更好地参观游览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不少游客选择花钱购买讲解服务。然而,“价格高”“讲解不专业”“无故取消讲解服务”……非馆方讲解引来吐槽不断,引发热议。

    在暑假“博物馆热”之下,一些官方提供的讲解服务供不应求,或是不够深入细致,或是非“量身定制”,不能完全满足游客需求,这些都给非馆方讲解以生长空间。治理非馆方讲解乱象需要疏堵并举,首先,博物馆馆方讲解要不断扩充讲解员队伍并加强培训,以缓解讲解力量不足的现状;其次,要正视非馆方讲解,将其纳入管理范畴,通过报名、考核、培训等程序进行管理;最后,要为游客提供维权渠道,对于问题严重的非馆方讲解,要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再进入博物馆讲解。

    免缴社保“协议书”岂能成为生意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有一些商家在网络商城上销售《员工自愿自行缴纳社保协议书》或类似的承诺书、申请书,声称公司和员工签署后可以不由公司为员工缴纳社保。有商家称,此类协议书只要公司与员工签字盖章,就有法律保护。

    为劳动者缴纳社保是企业法定的、强制的责任,不良企业妄图凭借一份无效的协议来躲避法律责任,不仅是白费力气,更是自欺欺人的愚蠢行径。为了避免免缴社保的“协议书”成为买卖,职能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处这种违法销售和使用免缴社保“协议书”的行为。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遏制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AI心理医生”可助力但非主力

    近日,中北大学学生团队成功开发了国内首款多角色AI心理疗愈大模型以及AI心理情感服务平台,旨在更有效地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实际上,近年来,AI技术赋能心理服务已不新鲜。

    在技术狂飙突进的背景下,“AI心理医生”代表着AI技术的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应当清楚的是,一方面,“AI心理医生”无法替代“人类心理师”在情感支持和人文关怀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AI心理服务仍存在质量良莠不齐、有信息泄露风险等问题。因此,“AI心理医生”可助力但不能成为主力。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AI心理服务中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及其他风险防范的监管,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AI心理医生”真正成为传统心理医生的“好帮手”。

    黄威 整理点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