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可人吃五谷杂粮,谁也保证不了不闹病。而一旦生病住了院,不仅病人要经受病痛的磨难,还会连带让家人陷入困顿与焦虑。曾经有人戏谑,对于中年人来说,鬼屋的体验没什么可怕,而加班时满屋子嗒嗒的键盘声,回家时孩子抱住大腿,老人生病住院,这些同时发生才更可怕。因为工作和家庭都不能放手,对孩子和老人的双重需要也分身乏术。
不久前的综艺上,陶昕然(安陵容饰演者)的妈妈心怀愧疚,说自己脑梗住院成了女儿的累赘,因为怕拖累女儿一度想放弃治疗。这是特别典型的中国父母心理,一方面口口声声念着养儿防老,另一方面内心却又最不愿意麻烦子女。
所以住院陪护这件事,虽然是家人最有心,但有时因为子女忙于工作而力不足,有时因为父母顾虑而不让陪,更有时因为缺乏医学知识而陪不好。
如今,无陪护病房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病人有了照顾,家属得了安心,病房里也能恢复宁静。在探望的时间里,家人给予精神支持,对病人来说就是最好的慰藉。
当下,我们正步入老龄化社会,无陪护病房的出现与普及,不仅是个体家庭的福音,更是对老龄化社会的有益补充,它让每一个小家在面对疾病的挑战时,不再孤立无援、焦头烂额,让家庭的负担得以减轻,是一种对人文关怀的深度诠释。无陪护病房,“无”的是家属的负担和焦虑,增加的是专业人员的照料与陪护。
说到底,病房的“无陪伴”才是真的有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