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在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有这样一支队伍,队员们来自各行各业,却戴着同样的袖标,活跃在街头村落里,参与到治安巡逻、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等平安边境建设中,这就是文山边境管理支队郎恒边境派出所的郎恒女子义警队。
2023年7月28日,郎恒女子义警队成立时就定下了她们的宗旨:最大限度地实现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平安边境建设。义警队负责人由郎恒边境派出所女民警、女辅警担任,队员大多数由村组干部、行业人员及治安积极分子组成,她们充分发挥熟悉当地情况、通晓民族语言以及亲和力优势,以义警队与社区警务网格有效融合,全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以基层“小治理”筑牢边境稳定“大格局”。
郎恒辖区外出务工人员多,加之部分家长失于对孩子的管教,当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点。义警队员以派出所成立的“青少年辅导中心”为阵地,配合社区民警到辖区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安防教育和心理辅导,教育和帮助未成年儿童走好正路、明辨是非。
2024年以来,郎恒女子义警队员共参与青少年教育辅导活动6场次、心理疏导12人次、劝返校园8人次、捐助学生18人次,当地未成年人警情案件同比数据呈现断崖式下降。
为有效预防“民转刑、民转治、小转群”案件发生,义警队联合综治办、镇村妇联组织、村委会延伸服务触角,义警队员在派出所组织下深入村寨,对有家庭矛盾的重点户,采取面对面谈心、背靠背疏导等方式开展普法活动,用“情理法”组合拳打造一把化解纠纷的“金钥匙”,引导群众运用正确方式对待矛盾,合理合法表达个人诉求,加速“坚冰融化”。
为避免矛盾双方当事人“重蹈覆辙”,义警队员坚持对调解过的矛盾纠纷当事人定期回访。现场调解未能达成协议的,会反复上门做工作。通过“串门、拉家常”随时掌握当事人的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矛盾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增强彼此的信任,最大限度提高调处率。同时,对调处个案进行归类整理上报至派出所,定期与社区民警开展研讨,不断完善化解机制,促进矛盾化解工作更有效、更高效。
目前,义警队员已先后参与邻里纠纷调处15起,特别是经过一个多月地奔波,成功化解了两户村民长达10余年的土地纠纷,以实际行动当好百姓“贴心人”,架起化解矛盾“连心桥”。
如今,郎恒女子义警队已成为边境辖区群防群治不可或缺的力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义警队来,为“平安郎恒”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