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配色、固定、编织、调整、加固……不多会儿,一个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非遗手工苎麻编织小花瓶就诞生了。炎炎夏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宁西村的妇女们聚集在苎麻编织非遗工坊里,解锁了一项新技能——苎麻编织。“现在可没工夫搓麻将了,大家抢着来这里做苎麻编织,每月能有一两千元的收入呢。”正在非遗工坊里指尖翻飞的万大姐笑呵呵地说。
非遗工坊里,苎麻编织传承人刘梅不时地穿梭其中,指点这些妇女的编织手法和技巧。
为了追逐梦想,助推非遗苎麻编织的传承,刘梅放弃了城市百万年薪的工作。“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祖辈都是当地有名的编织手艺人,来到江宁后发现这里是苎麻的产地,我的梦想就像一粒种子发芽生长,伸出地面,寻到了阳光。”
怀着满腔热情,刘梅一头扎进了苎麻的世界,设计研发苎麻文创产品、打磨研究教学课件、展示传播体验课程……“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了解和体验苎麻的编织过程,充分感受非遗文创作品的魅力和美学价值,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传统手工技艺。”刘梅说,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就是让非遗的产物重新回归生活,用起来,活起来。
2023年2月,在南京市江宁区各级政府、区妇联的支持下,非遗苎麻编织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在汤山街道宁西村落地,成立了非遗苎麻编织工坊,为当地留守妇女和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目前,刘梅在江宁佘村景区设立了非遗苎麻编织艺术馆,让更多人了解苎麻、体验苎麻编织、传承苎麻技艺,把“指尖技艺”转化成“指尖经济”,带动群众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