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我国首个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正式公布

五大红利托起参保人“稳稳的幸福”


    《指导意见》发布后,参保人可以享有“放、扩、提、奖、便”五大红利

    ● “放”是指进一步放宽放开参保户籍限制,让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可以在常住地参保

    ● “扩”是指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由家庭成员拓展到近亲属

    ● “提”是指连续参加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员提高大病保险封顶线,也就是最高支付限额

    ● “奖”是指建立居民医保基金零报销人员的奖励机制,当年没有享受报销的参保民众,次年提高大病保险封顶线

    ● “便”是指更加方便参保人员就近享受医疗服务,推动更多村卫生室纳入基本医保定点,并直接结算,推动集采药品更多在基层落地,把集采红利更多释放给基层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8月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有关情况,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黄华波在会上表示,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质量持续提升,参保结构更加优化,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其中,居民医保以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共同作为筹资来源,覆盖9亿多参保人,成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典范。

    黄华波介绍,《指导意见》针对制度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一些群众不能很好地在常住地参保,居民医保筹资机制不够完善,参保群众连续参保缺乏激励,中断参保缺乏制约等问题做了解答,明确了强化常住地参保、健全激励约束、完善筹资政策、健全精准扩面、强化宣传动员、强化部门联动、保障资金支持等机制,为参保人带来多项红利。

    放宽放开参保户籍限制和职工医疗个人账户共济范围

    “两个放宽”是《指导意见》的亮点,即进一步放宽放开参保户籍的限制、放宽职工医疗个人账户共济范围。黄华波表示,可以让异地就业、异地务工、异地居住的群众和上学的孩子们就地参保,从而更好就地就近就医购药时方便医保报销。近年来,国家医保局积极推动这项工作,绝大部分城市已经取消了参保的户籍限制,群众持居住证或者满足一定年限以后就可以在常住地参保。

    黄华波表示,《指导意见》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的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这一要求,针对户籍地限制参保问题专门作出安排,也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尤其是聚焦中小学生儿童和灵活就业人员,提出取消户籍限制,进一步助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成效。

    在放宽个人账户共济方面,黄华波表示,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是指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供家人用,概括为“家庭共济能参保,帮助老人帮助小”。《指导意见》不仅延续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还进一步优化了共济政策,放宽了共济范围。一方面共济的范围扩大到了近亲属,近亲属是指民法典中规定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如果这些近亲属是参保人,在报销医疗费用时,可使用共济人的个人账户进行结算。另一方面,共济地域进一步扩大,“力争今年年底前共济范围扩大到省内的跨统筹地区使用,明年加快推进跨省共济。”黄华波说。

    明年起居民连续参保满4年和零报销将享受政策倾斜

    国家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司长樊卫东表示,为鼓励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加强自我健康管理、连续参保缴费,从根本上更好维护全体参保人的利益,确保基金平稳运行,《指导意见》提出,对连续参保缴费人员和基金零报销人员分别设置连续参保激励和基金零报销激励,同时对断缴人员再参保设置待遇等待期。在激励措施方面,对连续参加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和基金零报销人员相应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

    樊卫东介绍,连续参保激励是指自2025年起,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之后每连续参保1年,可享受连续参保激励,每年可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1000元,具体标准由各省制定。如果中断参保,前期连续参保积累的年限自动清零,再参保时,年限需要重新计算。前期积累的奖励额度继续保留。

    “基金零报销激励是指自2025年起,参加居民医保的群众,如果当年没有使用过包括门诊、住院在内的所有医疗费用的医保基金报销,那么可以在下一年度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同样也是每年提高不低于1000元,具体标准由各省制定。如果当年发生了大病保险报销并使用了奖励额度,那么前期积累的奖励额度就会被清零,下一年度重新开始计算零报销奖励额度。”樊卫东表示,连续参保激励和基金零报销激励累计提高额度最高可达到所在统筹地区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的20%。

    改善医疗服务体验 提供更便捷医保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负责人李大川表示,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水平,是保障群众健康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参保人就医体验的重要任务。《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管理、强化医疗服务可及性、改善就医体验等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围绕这些目标任务强化落实。

    李大川表示,在医疗资源布局方面,今年系统部署了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工作要求,明确城市医院要支援县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以上医院支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今年年底前,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都将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实现医保服务“村村通”,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在医疗服务体验方面,李大川表示,将加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同时,继续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主题活动,围绕群众看病就医的全过程,推进实施预约挂号、多学科诊疗、疼痛诊疗、日间门诊、院外延伸服务等举措。

    其中,新生儿等重点人群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对象。黄华波介绍,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持续推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的联办,不断优化新生儿参保流程,指导各地落实出生医学证明、户籍办理、医保参保等“出生一件事”的集成化办理,通过线下的“一厅联办”、线上的“一网通办”,最大限度减少新生儿父母的办事时间和办事成本。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加大对‘出生一件事’服务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该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使更多的新生儿家庭在享受‘少跑腿’‘不跑腿’便利的同时获得更加优质、便捷的医保服务。”黄华波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