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巾帼建功 PDF版下载

版面: 巾帼建功

闪耀在政务服务一线的“巾帼红”

——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行政事项审批中心女警员团队


    公安综合窗口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受访者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 阿柔娜

    她们,是绽放在服务窗口的“红玫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女性风采,展现了巾帼风采。她们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行政事项审批中心的女警员。审批中心现有民、辅警56人,其中女性30人,占总人数的54%。2023年,这个充满智慧与力量的团队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一警多能 一窗受理

    “您好,这里还是缺少一份材料。其他内容我已经帮您录入,缺少的材料您可以下午送过来,或者也可以在线上补入……”“好的!再次和您确认一下,我现在填写的内容是准确无误的,没有其他改动的话我就要提交了……”

    “我们现在实行的是‘跨警种、一警多能、一窗受理’工作模式。”莎日娜刚到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行政事项审批中心公安综合窗口入职时,当时的窗口业务涉及多警种工作,群众只能在不同窗口之间来回奔波。为适应新形势下窗口服务需求,该中心行政审批办合理分工,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各类事项,形成综合窗口。“综合窗口需要每位民警掌握交警、基层基础、出入境三大警种的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达到‘一警多能’。现在,群众只需叫一次号,即可在任意综合窗口办理跨省通办补(换)发居民身份证、出国(境)证件、交通违章处理等业务,综合窗口办理突破了跨警种办理业务壁垒,节约了群众因办理多项业务重复排队的等候时间,解决了业务分设窗口警力资源浪费问题。”莎日娜介绍说。

    “高效的工作背后离不开有效的组织管理、团队协作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莎日娜回忆,为了确保新员工能够熟练、准确地为群众提供服务,该中心行政审批办加强民警业务培训,利用下班时间高效完成三大警种业务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提高整体队伍素质。另外,为克服各警种机器操作系统不兼容现象,实现“一机多用”,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行政事项审批中心各业务部门不断调试系统,解决了系统改造和不同警种系统冲突问题。“一警多能,一窗受理”模式启动运行后,窗口日均工作效率、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温情服务 快捷便民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行政事项审批中心于2009年入驻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负责全市公安“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和市本级政务服务大厅公安窗口服务工作,重点推进全市“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站式”派出所建设和专业分厅综合化改造等重点民生工作建设。

    呼和浩特市本级政务服务大厅率先将20个“专窗”全部整合为12个“综合窗口”,治安、交管、禁毒、出入境、网安、科信6个警种。140个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综合窗口办理,并在大厅东侧设置机动车查验区和机动车牌照制造区,做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集成服务、限时办结”,构建规范化、均等化、便利化的集约高效公安综合政务服务体系。

    面对新变化,审批中心的女警员用爱传递温情,她们在工作中不断挑战突破自己,用实际行动让更多办事人员感受到了公安政务服务的温暖。

    前不久,一位年轻母亲抱着婴儿来到公安综合窗口,看着窗口前排着长队,这位母亲面露难色。这时正在交接班的窗口工作人员李慧主动询问这位年轻母亲需要什么帮助,“我自己来公安综合窗口想办理一些业务,需要填写资料,但孩子实在太小了,需要人照顾……”这位母亲慌张地说着自己的难处。“孩子我先帮您照看,您先和我同事去填写资料吧,我会跟在您身后,孩子看着您也不会哭闹,您也放心些……”看着愁容满面的年轻母亲,女辅警李慧主动请缨充当起了“临时妈妈”。这位年轻母亲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不到20分钟便完成了业务办理。

    在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行政事项审批中心女警们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呼和浩特市政务大厅累计受理各项业务8万余件,还推出“帮办代办”“绿色通道”“智慧自助办”和“延时服务”等便民举措,创新式地探索公安政务服务进“企业”,2023年网办业务已达19余万件,实现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与节约警力资源共赢的目标。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