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智能机器狗的表演!”日前,山东省枣庄市妇联组织“爱心妈妈”,将“爱心大篷车”“科普大篷车”送到留守困境儿童身边,在现场参加活动的留守儿童然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为了他们的幸福和快乐,早在1992年,枣庄市妇联就发起了‘代理妈妈’活动。”枣庄市妇联主席鲁海燕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如今,这份“爱心接力”已经延续了32年,累计有2.8万余名“爱心妈妈”结对留守困境儿童2.5万余名。
广泛宣传招募,汇聚爱心“蓄水池”
“今年春节,我们都成了‘爱心妈妈’。”枣庄市妇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春节前后,枣庄市妇联系统开展全员“爱心妈妈”关爱行动,市、区(市)妇联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及镇(街)妇联等专职妇联干部共175人,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形式,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177人,建立了“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联系卡,陪伴孩子们度过了一段温暖、快乐的时光。
据介绍,32年来,在枣庄市妇联的广泛宣传、招募下,枣庄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心妈妈”典型代表。
薛城区沙沟镇岩湖小学校长孙晋玲一直记得2019年的那个夏天。当时,她带着学校里的几个留守儿童编排了节目《快乐留守娃》,后被薛城区教体局推荐参加了临山消夏晚会演出。“演出圆满完成后,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大蛋糕,他们都舍不得吃,一个劲儿和我说着参加演出的乐趣。”孙晋玲说。
作为一名“爱心妈妈”,孙晋玲不仅自己资助困境儿童,还发动学校的教育干部和班主任一起组成爱心团队,到留守困境儿童家庭做家访。她说:“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给孤困家庭更多温暖和关爱,也让孩子们学会感受爱、接纳爱、分享爱、传承爱。”
夯实服务阵地,打造儿童“幸福家”
“我原来也是留守儿童,很能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在峄城区阴平镇石头楼村的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记者见到了正在陪孩子们读书的志愿者刘凤侠,一有时间,刘凤侠就会到这里来跟孩子们一起阅读、学习、做游戏。
据介绍,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项目多年来被列入枣庄市政府惠民实事项目,通过市级财政资金专建、驻村“第一书记”帮建、多部门联建、社会力量捐建等,目前共建起498个活动站。枣庄市市中区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妇联组织充分利用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等阵地,组织“爱心妈妈”和结对儿童开展亲子活动,比如手工制作、亲子阅读、劳动实践等。
除此之外,枣庄市还建起50个“银发先锋”儿童关爱站,配备公益岗人员100名,并以此为阵地,广泛开展“情牵留守困境儿童”“把爱带回家”寒暑假特别关爱服务活动,通过“以生日之名爱你”集体生日会、“心手相牵 关爱成长”圆梦微心愿、“童你一起 播种成长”户外体验、“爱心妈妈”集中陪伴亲子阅读等活动,不断拉近“爱心妈妈”与结对儿童之间的感情,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和幸福。
携手关爱帮扶,共绘温暖“同心圆”
“谢谢丁妈妈为我准备的生日蛋糕和运动鞋,我很开心!”前几天,留守儿童帆宝(化名)度过了他12岁的生日。帆宝口中的“丁妈妈”,是枣庄市薛城区“十加一宝贝计划”的发起人,她组建了“社工+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的“爱心妈妈”服务小组,每10人一组结对帮扶1名留守困境儿童,通过开展“爱心小屋打造”“带你一起看世界”“微视一角”“暖心生日会”等系列活动,帮助留守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
记者了解到,在枣庄,像薛城区“十加一宝贝计划”这样的留守困境儿童关爱品牌还有很多。“留守困境儿童关爱工作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下一步,枣庄市妇联将努力探索新时代关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的新思路、新办法、新路径,纵深推进‘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做优品牌、建强网络、深耕服务,努力做好儿童的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鲁海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