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整合现有实践资源,深度融合基层各类阵地资源,形成了‘功能完备、特色突出、场景丰富’的文明实践阵地群,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甘肃省定西市文明实践办负责人张国盛说。
近年来,定西市积极探索创新文明实践工作新模式,通过建强基层阵地、整合各方力量、创新服务载体等方式,通过主题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把文明的种子也撒播到每个角落,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爱心食堂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老人吃出‘幸福味道’,让村民们感受到孝善的文明新风。”日前,定西市漳县金钟镇大车场村第一书记黄拴喜这样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解决他们的饮食起居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留守老人吃饭难的问题,黄拴喜和帮扶队成员坚持把老人用餐就餐服务作为关注重点,通过走访调研,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大车场村“爱心食堂”,食堂的成立,解决了村里留守、空巢老人吃饭难的问题,目前,“爱心食堂”免费为10余名老人提供用餐和送餐志愿服务。
进入暑期,定西市通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迎来了学习参观旺季。该活动中心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阵地为一体,近期结合通渭县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创新组织开展了书画培训、非遗体验等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特色研学实践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在定西市安定区,体育公园社区文明实践站热闹非凡,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在炎热的夏日肆意奔跑、快乐游戏、拓展技能,玩得不亦乐乎。依托文明实践中心,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多彩假日,有效解决社区家庭假期托幼问题,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孩子放学、假期没时间看管孩子是真愁啊,报辅导班既费时费力又费钱,现在社区有了爱心托管班,对家长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孩子在这里看护学习两不误,我和他爸爸也能安心工作了。”一位家长表示。
近年来,定西市还积极整合资源力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全面完成7个中心、122个所、1987个站规范化建设任务。创建市级示范村7个,打造主题公园29个、主题广场466个、长廊16个,建成心理咨询室27个。先后分两批命名市级文明实践基地99个,全市各级各类展览馆、文化馆、博物馆等阵地资源等与文明实践工作连为一体,真正实现一个场所、多种功能、共享使用……
记者了解到,定西市还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每月“5日”设立为“定西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日”、农历每月“初九”设立为“定西市文明实践孝善日”、每周三确定为“文明交通劝导日”,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同时,找准本地文化与基层治理结合点,打造“德孝生日宴”“心愿树”“巾帼红娘”“道德银行”等品牌,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营造平安和谐良好氛围依托。今年以来,定西市各级各部门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5万余场次,惠及200万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