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楼上现在还没排查出来,应该是空调管道或者房顶漏水!”
早上8点多,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见到北京站客运值班主任苏中一时,她正急着处理进站大厅间休室的房顶漏水问题。面对突发情况,她一边和领导讨论处置方案,一边还要不断回应手持对讲机里同事们汇报的其他工作。
因漏水位置下方是配电柜,影响一层安检机器和自助闸机,需要尽快维修。很快,应急处置方案达成共识:配合断电维修,受影响的机检切换成人工安检。等处理完漏水后,苏中一又马不停蹄地去解决其他问题。
入伏以后,在候车大厅都能感受到北京的酷暑难当。来往的旅客不断,大家看到身着制服的苏中一就找她询问,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她都一一耐心解答。记者紧紧跟在她身后,不盯紧这件“蓝色制服”,就不知道她又忙到哪里去了。
“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开始点名,八点半接班,然后我就要去各个位置走一圈。”话音刚落,苏中一又拿起了手持对讲机。
“喂喂,帮忙联系一下直梯。”
“瑞哥,你那边的手持对讲机够用吗?”
她告诉记者,自己带的班组有65人,每个同事有需要都会通过手持对讲机和她进行交流。“全班组都得操心,进站验票口、大厅,包括一楼区域的检票口,二楼区域的检票口、站台、出站口都是我的职责范围。”苏中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巡视的脚步未曾停歇。
苏中一来自河北沧州,1992年出生的她已经在北京站工作了13个年头。7月1日暑运开始,苏中一发现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北京站进入了固定忙碌的客流高峰期。
当前正值汛期,全国多地有强降雨,造成多趟列车停运。为此,苏中一每天都要在现场为旅客们耐心解答,安抚情绪。旅客问讯值班台的电话量骤增,接打电话也是她工作的一部分。
苏中一介绍,停运分多种情况,如果离旅客出发时间还早,很多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退票,或通过12306退票。但有时通知停运时,旅客已经来到北京站,“马上开始检票了被通知停运,旅客的情绪容易有波动,就需要我们耐心解释。”比起停运,晚点的不确定性是更不容易被乘客理解的状况。“乘客有时候着急,说话很难听,但换位思考一下,他们拿着大包小包过来,有的还要赶下一个行程,不管是谁都难免会着急,我能理解。”对于工作中的委屈,苏中一轻描淡写地带过,只是反复强调“理解”二字。
北京站共8个候车室,苏中一在巡查时如果遇到候车旅客有突发情况,也要第一时间处理。
“苏姐,候车室有位旅客中暑了!”
“第5候车室有个背紫色书包的大姐中暑了,快点叫医务室来人!”苏中一巡查到二楼时,同事向她汇报有旅客中暑的情况,她迅速确定了旅客的位置,并及时通知负责相关楼层的同事跟进。
“这些情况太常见了,站里客流量这么大,突发疾病或丢失行李、孩子和家长走散的情况时有发生。”苏中一说,“旅客这时候很慌,我们就要保持冷静,尽快为大家解决问题。”
除了室内巡查,在站台督导旅客注意上下车安全,也是苏中一的日常工作。她告诉记者,如果一趟列车定员1000人,只要超过800人就需要补强补岗,15节编组就需要4个人盯控。
“三伏天”的户外,虽然有顶棚遮挡,但依然挡不住烈日与湿热。踏进站台,热浪扑面而来。苏中一在靠近扶梯的最底端站好,拿着喇叭反复喊话:“各位旅客,请抓好扶手,不要倚靠电梯,注意脚下安全。”
看到有拿着行李箱吃力的旅客,她眼疾手快地上去帮忙,还不时提醒正在嬉闹的小朋友,不要越过白色安全线。“要密切注意扶梯情况,如果旅客的行李滑落,就要及时停梯,采取一停二防三救治。”苏中一盯着扶梯,汗水顺着她的脸颊滴滴答答流下,蓝色制服的后背早已湿成一片,她却不以为然,“我还好,那些一直在户外作业的同事才更辛苦。”
铁路上的工作辛苦又忙碌,而苏中一自有乐在其中的理由。
前几天值班时遇到的全是晚点车,周五人又多,苏中一忙得顾不上吃午饭。又累又饿时,有个小朋友跑到服务台,向她咨询车次,过了一会儿又跑回来,“他拿了一瓶饮料递给我,说阿姨你太辛苦了,我送你一瓶饮料。那一刻,我所有的疲惫都化为乌有。”讲起这个温暖的故事,苏中一笑得很开心,微风吹起她的发丝,有种别样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