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观察 PDF版下载

栏目: 巾帼普法乡村行

版面: 观察

聚合力上做文章 精准度上下功夫 亲和力上要实效

陕西:普法春风进乡村 全力护航“她”权益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今年4月以来,陕西省各级妇联组织聚焦广大农村妇女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联合当地网信、司法、农业农村部门,面向农村妇女和家庭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覆盖面广、贴合群众实际的“巾帼普法乡村行”系列活动,让法治的种子撒满三秦大地。

    在聚合力上做文章,借得东风满目春

    “李教授,我是岚皋县民主镇明珠社区的妇联执委兼网格员陈珊,也是一名群众身边的‘法律明白人’,在平时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家暴的案件,怎么把握这类案件调解和走法律程序的界限呢?”在陕西省岚皋县南宫山镇全国“巾帼普法乡村行”首场示范活动现场,基层的妇联执委向来到现场的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明舜提出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李教授从法律适用的范围以及在执行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在婚姻家庭领域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实用和操作性强的解答。陈珊听后感到收获满满,为姐妹们解答法律问题、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了,工作也更有干劲了。

    在三秦大地的山山水水间,女性是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和乡村社区的建设者,但同时因为法律知识的欠缺,农村妇女维权意识相对淡薄、维权能力较弱。针对这一困境,2024年4月,陕西省妇联、省委网信办、省司法厅、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印发了“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的工作方案,对全省“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作出部署,并共同承办了全国“巾帼普法乡村行”启动仪式暨首场示范活动,拉开了全国和全省“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的大幕。

    4月以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联”字优势,与网信、司法、农业农村、公安、检察院、法院、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开展普法宣传,积极发动各级妇联干部、执委、巾帼志愿者的力量,注重发挥女法律工作者协会、女法官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沟通,走村串巷,在田间地头、社区农户、车间工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宣讲法律知识,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同时利用妇女议事会、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等平台,送法到妇女身边,提升广大农村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素养,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妇女、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促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精准度上下功夫,春风化雨润人心

    “走,去村口的田园听课去,省妇联的普法讲师来了,今天讲的是咱关心的婚姻家庭和农村土地权益问题。”西安市长安区四皓村的妇女姐妹们相约来到村口的农家田园旁,省妇联开展的“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正在热闹地举行。“遭遇家暴时如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享有哪些权益?”“离婚时家务劳动能否得到补偿?”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律师、省妇联“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李露律师抛出了一个个问题,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接地气的话语,问题得到了阐释。  

    针对不同的普法重点对象,分类施策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省妇联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发挥由法律基础扎实、授课经验丰富并热心普法事业的法学专家学者、妇联系统维权一线工作人员、法律实务工作者组成的八五普法讲师团的作用,以全省26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主开展普法宣讲及法律咨询服务,送法到妇女群众身边。

    在亲和力上要实效,法治之花绽三秦

    “离婚如何证明夫妻已经分居满两年?”“生不生二胎谁说了算?”……关注“秦小妹说法”栏目,在手机上就能找到自己关心的法律问题的答案。在一场“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中,志愿者在帮助群众解答法律问题的同时,向大家推荐“秦小妹说法”栏目。

    为使普法宣传更具亲和力,更贴近群众生活,全省妇联系统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普法宣传。线上依托省、市、县妇联公众号,发布与妇女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省妇联在秦女子之声微信公众号上开办“秦小妹说法”栏目,聚焦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热点问题,邀请律师、法学专家等进行案例剖析,以案说法,进行各类普法宣传。截至2024年7月,该栏目已累计发布普法宣传文章121篇。

    线下依托由女警察、女检察官、女法官、女律师等组成的“巾帼普法乡村行”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各类普法活动。利用农闲时节,创新宣传模式,结合地域特色,将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的地方性乡村文化与普法教育相结合,用唱大戏、广场舞、情景剧、快板、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载体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各级妇联组织还着眼家庭主阵地,结合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等日常工作,在入户走访排查的过程中将普法宣传“点对点”延伸至家庭,发放普法宣传册和宣传品,零距离浸润式宣传, 提升家庭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率,推进法治意识入脑入心。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