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表明,特殊人群不恰当地摄入色氨酸,可能会促进肿瘤生长,尤其是肝癌细胞喜爱摄取色氨酸并代谢产生吲哚-3-丙酮酸(I3P),这一分子可以加速癌细胞生长,让肝癌症状更加严重。
据论文介绍,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而癌基因MYC在HCC患者中会异常活跃,它是HCC最关键的驱动因素。
为了测试这些色氨酸对肿瘤的作用,作者尝试用不同的饮食方案培养了一批MYC驱动的肝癌小鼠,它们有些会摄入常规饲料,有些则在其他营养素相同情况下提供低剂量色氨酸或者完全不提供色氨酸。一段时间后,作者观察到不同饮食条件的小鼠生存状态有着明显不同。
整体来看,缺乏色氨酸的情况下,小鼠的体重会略轻,肝脏体积也要更小,但不会影响其他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质合成。
那么为何肿瘤如此痴迷摄入色氨酸呢?首先来看,去除掉饮食中的色氨酸后,肝癌小鼠的肝脏蛋白合成并未受损,这说明色氨酸并非通过增加某类蛋白合成来发挥作用。为此,作者检测了肝脏中各类色氨酸代谢物的作用,结果I3P显示出了强大的促癌作用。在人类肝癌细胞培养中,色氨酸匮乏也会抑制细胞的生长过程,但如果此时直接给它们添加一些I3P,癌细胞又可以重新恢复快速生长。
值得一提的是,“学术经纬”过去曾报道过的一篇《细胞》论文发现,色氨酸与特定肠道菌搭配的情况下,可以促进肿瘤的治疗,原因在于罗伊氏乳杆菌代谢色氨酸后产生的吲哚-3-醛(I3A)可以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这也说明色氨酸代谢与肿瘤存在非常复杂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