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版面: 妇女工作

四川

全面赋能“爱心妈妈” 推动关爱服务实现“1+1>2”


    □ 四川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王华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儿童工作重要决策部署和全国妇联等九部门《深化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四川省妇联立足实际、创新方式,扎实推进“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招募“爱心妈妈”13.1万名、动员相关社会组织23个,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10.3万名。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做好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四川省在制定结对关爱服务方案时,特别强调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社会关爱保护力度,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方案明确提出把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家庭的重残重病儿童、其他低保家庭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6类儿童作为结对重点对象,要求省、市(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方式与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县(市)所在儿童结对。基层妇联干部、执委、儿童主任、巾帼志愿者采取就近就便、相互自愿的原则,与6类儿童结对。要求全省做到应结对的25.07万名留守困境儿童,每人至少与1名“爱心妈妈”或1个社会组织结对,并将其纳入省级群团对市(州)党委的目标考核,加强督查督导。

    依托现有阵地,搭建工作平台

    为方便“爱心妈妈”开展结对关爱工作,全省各级妇联依托妇女儿童之家、阳光驿站等基层活动阵地,分批分层试点建立“爱心妈妈”工作驿站200个,由村(社区)妇联主席、执委和儿童主任轮流值守。驿站的主要功能是:发布招募信息、建立结对台账、开展教育培训、组织结对活动、定期巡查走访、协调解决问题。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妇联负责组织家庭教育、法治安全、心理健康、亲子阅读等方面的专家、志愿者定期到驿站开展教育培训、指导服务,既为基层妇联培养一批常驻当地的工作人员,又为与当地留守困境儿童结对的“爱心妈妈”赋能、加油。暑假期间,各个驿站先后招募“爱心妈妈”1.8万余名,开展巡查走访近400次,走访家庭1.1万个;开展“爱心妈妈”赋能培训200场;组织家庭教育、法治安全讲座420场,心理团辅、亲子阅读、亲子活动等近1000场次,服务留守困境儿童及家庭1万多个,让“爱心妈妈”结对活动实现了“1+1>2”的效果。

    设立专项基金,凝聚社会力量

    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在前期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城乡差异,不少留守困境儿童存在自卑心理,怕给别人添麻烦。很多愿意担任“爱心妈妈”的女性往往又觉得自己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与留守困境儿童沟通交流、相处。为此,我们在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设立“天府同心 温暖童行”——助力“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公益项目,面向全社会募集专项基金,并坚持公开透明、高效执行、持续跟踪、感恩回馈的原则,全部用于开展教育培训,为“爱心妈妈”赋能;帮助留守困境儿童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为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希望。自5月下旬设立专项基金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不仅募集资金44.78万元,参与捐款11859人次,还进一步向社会各界宣传了“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凝聚了更多爱心力量积极参与结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专项基金加强培训指导、提供咨询服务,不断提高“爱心妈妈”服务能力。及时发现、宣传表扬“爱心妈妈”先进典型,努力回馈“爱心妈妈”的大爱善举。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成效,深化打造服务品牌,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儿童的浓厚氛围,促进全省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