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斩断“胎儿写真”后的非法利益链
有媒体调查发现,浙江省杭州市有一些摄影机构以“胎儿摄影”为名,面向孕妇推出所谓“四维、五维彩超胎儿写真”项目。他们在使用超声诊断设备检查后,通过赠送“惊喜小礼物”的方式来暗示胎儿性别。“大家都懂,蓝色礼物代表男孩,粉色礼物代表女孩。”有接受过服务的孕妇这样告诉记者。
鉴定胎儿性别在我国早已明令禁止,这是一道不可触犯的红线,任何人都不能妄图“迂回”践踏“禁区”。“胎儿写真”以商业化手段掩饰其鉴定胎儿性别之实,实属“顶风作案”,为法律和现实所不容,其对未来人口结构带来的伤害也会是难以修复的。对于这些违规的摄影机构,相关部门应予以严厉制裁,同时严查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医疗器械的来源,斩断“胎儿写真”背后的非法利益链。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在全社会树立性别平等理念,让“胎儿写真”没有生存的空间。
收取餐具费的“行业惯例”该改改了
去年4月,成都市民李云(化名)和朋友一起到金牛区某餐饮店用餐,之后餐馆收取1元餐具费。李云表示不认可但迫于餐馆强硬要求,就支付了1元。后经各方调解无果,李云将餐馆起诉到成都金牛法院。今年6月份,成都金牛法院立案。日前,法院经审理认为,金牛区某餐馆无权收取该笔餐具费。
外出用餐时被收取餐具费,多数消费者往往不计较,商家也认为这是“行业惯例”。可这样的“行业惯例”却不合情也不合法,必须得改,而且要改得彻底。一方面需要消费者对不合理的“行业惯例”坚决说“不”,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管和整治,明确规定禁止餐饮企业以“行业惯例”为借口收取餐具费,对违规收取的企业予以严厉惩处。
“开学经济”不宜盲目跟风
6000元的平板、8000元的手机、上千元的耳机、上万元的电脑……距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但准大一新生的“开学装备”带来一波消费潮。面对商家吹捧的开学“全家桶”“四件套”,动辄“几万+”的账单让不少家长直呼吃不消。开学季还没到,家长的钱包就“余额不足”了。
为满足高校阶段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准大一新生确实需要采买一些“开学装备”,但不宜盲目跟风,应先明确自己的实际需求,从学习用品到生活用品,再到电子设备,逐一列举清楚,制定一份购物清单,按需购买。同时,还要结合家庭经济状况,按照实际消费能力,购买适宜的品牌和款式,尽量避免影响到正常家庭生活。另外,如果情况允许,也要教孩子了解家庭收支情况,学会理性消费和量入为出,避免因为盲目跟风或攀比心理而陷入消费陷阱。
黄婷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