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军旗飘飘 PDF版下载

版面: 军旗飘飘

火箭军某导弹旅连队官兵的守山人生

在“向阳花开”的地方“追光”


    官兵在“向阳之声”广播站前合影。受访者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徐星星 李映虹 谢署媛

    在地图搜不到的无名深山里,有一支火箭军某导弹旅官兵驻扎在此。这是一个缺少阳光、没有信号的山沟沟,但官兵们没有被孤独寂寞打败,而是和向阳花一样,在大山深处绽放青春,诠释军人的坚守和担当……

    忠诚——用青春热血守护祖国的“沉默雷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座大山爱得深沉!”这是一级军士长安军伟写在日记本里的一句话。安军伟是这座大山里兵龄最长的兵,也是最早移防进山的一批兵。

    十几年前,安军伟与同班6名战友一起奉命转隶至这片深山,建立起营区的第一个电力保障站。刚开始,从土坯营房到电力站的7公里山坡并没有可以直接通行的路,安军伟和战友们跋涉了一趟又一趟,硬是用双脚在灌木丛中蹚出了一条“路”。

    有新兵问安军伟,在这“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大山深处一守就是十几年,到底图个啥?安军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他带到了地里破土而出的向阳花幼苗前,告诉他,一茬茬官兵和这向阳花一样,都是先扎根再生长。

    那一年,阵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上级要求官兵将数百根100多公斤重的水泥电线杆运到山脊上。刚开始他们雇用老乡的骡马往山上运,山高坡陡,牲口行走十分艰难。没过几天老乡们就不来了,还撂下话说:“你们就是加再多的钱也不干了,家里牲口受不了。”

    安军伟和战友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挺直腰杆站了出来:骡马干不了,我们干!他们勠力同心、不等不靠、你扛我抬,像蚂蚁搬家那样一点一点把各类物资运上山,平均每人每天要在崎岖的山路上往返十几趟。

    人心齐、泰山移。突击抢运不到一周,官兵们就干脆利索地完成了任务。站在山脊上,望着那一根根和官兵腰杆一样笔直伫立的电线杆,满身疲惫的他们露出了笑容……

    听完安军伟讲述的故事,新兵沉默了,也明白了安班长日记本扉页那句话的分量。

    “我们和向阳花一样,把根扎在大山深处,把‘家’设在导弹‘心房’,用青春热血、执着与热爱守护祖国的‘沉默雷霆’。”三级军士长罗新亮说。

    2008年寒冬,罗新亮带队负责营区外围的巡线任务。为了确保设备运转正常,保证“龙宫”内温湿度合格,他们要定期对各点位进行巡查。罗新亮让其他人值白班,自己值夜班。正是大雪封山的季节,距离最近的巡线点位平时来回走上一趟需要一个半小时,此时却得走三个小时。

    听老兵们讲以前的故事,战士刘昌奇总会湿润了眼眶。入伍前,刘昌奇的手机壁纸是导弹兵王、一级军士长王忠心的照片,那时的刘昌奇梦想着加入火箭军,亲手送导弹升空。来到深山后,巡线、训练、保养……单调的工作让这个年轻人差点失去耐心。然而,老班长们的故事让他重新审视了自我,他明白了想要送导弹飞天,既离不开像王忠心那样优秀的操作号手,更离不开像安军伟、罗新亮这些老班长背后的默默付出。

    如今,刘昌奇也成功转改了下士,成为一名班长。看着一茬茬新战友走进大山,他也学着跟老班长们一样,带着新战友来到向阳坪,种下属于他们的种子,跟他们讲述着“向阳花”的故事和扎根深山的意义。

    信仰——坚守精神文化阵地

    “向阳而生,向战而行。各位战友好,这里是‘向阳之声’广播站……”作为“向阳之声”广播站的“站长”,二级上士万瑞丰一有空闲就跟着电视主持人练习播音腔、浏览强军网站收集军旅故事等。

    一个不到3平方米的广播站,是许多官兵心中的一道光,这里讲述着官兵们的一段段守山故事,昭示着官兵“缺信号不缺信仰,失繁华不失韶华”的信心和决心。

    2022年一个春日的午后,“向阳之声”广播站收到了第一封投稿——一封匿名感谢信。“感谢万瑞丰班长,感谢‘向阳之声’广播站。听了高原、海岛那边的战友们守护祖国疆土的故事,我们深受触动。虽然坚守大山默默无闻,但我相信,祖国知道我、大山记得我。我一定会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也希望广播站越办越好!”念着念着,万瑞丰红了眼眶。

    后来,源源不断的信件犹如雪花般投递到广播站:感谢班长帮带的、诉说退役不舍的、传递生日祝福的……翻开厚厚一摞稿件,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守山官兵们对战友、对战位的深情。

    “有了信念,环境再苦也不觉得苦;有了情怀,山沟再小也不觉得小;有了激情,山谷再空也不觉得空。”万瑞丰渐渐明白,“向阳之声”就像阳光一样给予战友们温暖陪伴,见证着一批批守山官兵的家国情怀与忠诚奉献。

    “少年的我们背上行囊/来自不同的故乡只为同一个梦想/看着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脊梁/我自豪手执长缨护卫祖国一方……”

    训练间隙,一支由7名战士组成的乐队,伴着激昂的鼓点,开始表演说唱节目。官兵们纷纷举起手臂跟着节奏挥动,身上的疲惫早已被“一扫而空”。乐队主唱赵龙一想到自己能给战友们带来精神食粮,他的心里就充满了动力,“传递温暖、传递阳光,这是音乐的神奇之处,更是‘向阳’的力量。”

    正是在乐队和广播站的积极带动下,营队后续自发成立了以舞龙舞狮队、威风锣鼓队、篮球队、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组成的“五队四组”文化团队,广播站也逐渐被战士们亲手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装点,成了“向阳精神”的“文化橱窗”……

    梦想——在大山深处实现自我价值

    时隔4年,从军校毕业再次回到大山,排长杨康没有想过,自己的变化会这么大。

    自小在城市中长大的杨康,在新兵下连的第一天,一踏进这片大山,就被眼前的场景深深吸引了:抬眼望去是一片“山海”,面前是生机盎然的向阳花。

    “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训练,每日阴沉沉的天空,刚开始脑子里就一直想着早点退伍回家……是身边的战友们让我重燃梦想,也让我明白了把最美好的青春绽放在大山深处的价值。”回想起刚来大山那段迷茫的日子,杨康总是感慨万千。

    最让杨康受触动的是那次上山巡线,班长安军伟语重心长的一番话。

    每次上山巡线,安军伟总是带头走在最前面,行动干脆又直接。这里山路崎岖,草木又长得极其相似,杨康不明白班长为何从不迷路?一次任务结束,他终于忍不住向安军伟提出了内心的疑问。

    “走了快二十年,大山里的一草一木我都了如指掌,就像对自己的身体一样熟悉……”一路上,安军伟给杨康讲了很多过往。多年来,守山官兵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吃了数不尽的苦,才终于有了如今崭新的营房,“曾有一段时间,我调离大山,去市区里的上级单位工作。但一段时间后,我还是申请重返大山。”

    “为什么还要回到大山?”杨康不解。

    “营区的每名官兵,山里的一草一木,都已经跟我的亲人一样,离开这里,我就像个漂泊在外的孩子,整天魂不守舍。”安军伟稍有停顿,“我的根在这里,我的梦想就是守护好导弹武器的‘家’。”

    咀嚼着班长的话,杨康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守护成为一种责任,再高的山都在脚下。”

    后来,在安班长的鼓励下,杨康以优异成绩考上军校。这一年,大山里与杨康一同成功考入军校的战友就有3名。今年3月,连队硕士义务兵刘冠臣也跟随前辈的脚步,选择留队。刘冠臣感慨:“在这里,我的梦想得到进一步升华,我明白了实现梦想并不一定要在繁华都市,大山深处一样可以放飞梦想。”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