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深1°

版面: 视点评论

“数字化”如何为防汛救灾保驾护航?

——探寻重庆数字气象系统治理效能


    7月12日,嘉陵江洪峰通过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 重庆市气象局供图

    重庆数字气象系统。 景韵润/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景韵润

    暑期已至,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热闹非凡,往来游客络绎不绝,沿街小摊叫卖声此起彼伏,看到眼前的景象,很难想象这里不久前才遭受洪水袭击。

    7月12日,嘉陵江2024年第1号洪水的洪峰通过重庆中心城区,19时,磁器口的嘉陵江水位迎来入汛以来最高水位——181.48米,已超过警戒水位。磁器口街道应急管理岗负责人胡海军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沿江的低洼地带都被淹没了,多亏了防汛决策指挥系统,沿江的商户和摊位都提前接到了预警通知,提前进行了转移。”

    什么是防汛决策指挥系统?面对暴雨洪水,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在“七下八上”关键期,记者来到山城重庆,探究当地气象部门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为防汛保驾护航。

    洪水来袭,智能防汛保古镇平安

    “洪水来临前一天,在应急管理部门和市政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转移了物资。”走进磁器口古镇,临江商户“望江楼”的负责人郭前雨告诉记者,洪水来临时,店铺一楼都已清空并拉上警戒线,洪水消退后才根据水位逐步恢复了各项经营。

    沙坪坝区位于重庆中心城区,区域内嘉陵江岸线长达18公里,磁器口古镇紧靠嘉陵江,汛期常遭侵袭,沿江群众的生产生活容易受到影响,因此精准预判雨情、水情格外重要。

    “7月3日以来,嘉陵江流域四川境内不少站点的降水量超过了100毫米,7月5日‘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以下简称指挥系统)分析出降水会超过预警阈值,涨水气象风险高。7月11日,指挥系统预测12日将出现最高水位。”沙坪坝区气象局副局长龙显琼告诉记者。

    “指挥系统由气象部门牵头,应急管理、大数据、水利等部门联合研发,正是在指挥系统的帮助下,我们提前预判了洪水过境对磁器口居民的影响。”龙显琼介绍,在指挥系统页面上,磁器口码头广场的全景尽收眼底,“我们可以通过三维分析模型预估出洪峰过境时的淹没范围,有序转移群众。”

    “沙坪坝区各级部门都可以通过指挥系统进行指挥调度,不仅能缩短指挥调度时间,还能根据研判结果,利用指挥系统内的电子围栏技术,提前通知受影响群众,详细告知水位变化及安全须知。”龙显琼表示。

    精准预报预警,数字气象大显身手

    指挥系统是重庆气象部门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防汛的一个缩影。

    7月8日至14日,重庆遭遇今年以来最强暴雨过程,过程强度达到2008年来的第二强,重庆市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处长廖向花告诉记者,为更快更精准预报各区县雨情、帮助各部门科学决策和人民群众防灾自救,重庆数字气象“四天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天系统’是连通重庆防灾减灾的重要信息传输、调度指挥网,主要包括天枢·智能探测系统、天资·智能预报系统、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御天·智慧防灾系统4大系统,通过‘四天系统’,我们可以对重庆市区县气象业务进行集约化、一体化管理。”廖向花介绍。

    来到重庆市的“城市大脑”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在一块巨大的屏幕上,灾害风险、三峡危岩、流域服务、交通气象等板块映入眼帘,各类气象数据正为整个城市的决策提供支撑。

    “我们利用‘御天·智慧防灾系统’中的电子围栏技术,1秒可同时向3000个手机发送预警信息。”工作人员介绍,当极端天气预警出现时,气象台会将极端天气影响范围推送至御天·智慧防灾系统平台,重庆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在地图上点击极端天气影响的区域,就可以获取该区域3大运营商的手机号码,按照3000条/秒的速率,向这些手机号码送达预警短信。

    “2023年,我们针对灾害性天气开展了‘1131620’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工作。”重庆市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吴政谦说,“1131620”是重庆结合本地特点创立的“提前3天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提前1天发布每日气象要讯,提前6小时发布气象预警,提前2小时发布气象警报,0小时滚动发布雨情通报”的递进式服务机制。“这样的递进式服务可以更精准有效地滚动更新灾害性天气的情况,以便更好开展防灾救灾工作。”

    气象“她力量”携手共筑“安全屏障”

    进入“七下八上”关键期后,数字气象的接入,为山城的防汛增添助力,与此同时,许多气象工作人员彻夜紧盯,及时发布一条条预警,让更多人安然入睡,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面对7月9日至13日的强降雨威胁,重庆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罗娟回忆道,她和同事们严阵以待,借助数字气象系统,紧盯雷达回波,判断降水走向趋势,研判天气形势。“这次过程是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是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最强的时段集中在7月10日晚上至11日白天。”

    报得准,是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生命力。重庆气象台信息发布人员尚海平告诉记者:“我们的工作是把预警信息通过多渠道准确发送给决策部门和公众,在7月8日到13日的天气过程中,全市通过预警短信发布信息1500多条、600多万人次,通过200多万台有线电视发布的预警信息覆盖近4000万人次,通过应急广播向1.8万多个村(社区)发布预警信息30多万组次。”

    “预警基本是在后半夜,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在发布前,对多种产品一一检查,一个字也不能错,平均发布速度要控制在10分钟之内。”尚海平进一步说道,只有准确快速发布信息,防灾减灾才能有的放矢,应急处置才能有力有效,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论是汛期还是非汛期,有天气过程还是没天气过程,我们气象台都是全年24小时值班。”罗娟告诉记者,“有过程的话,大家都会彻夜值守,尽管工作辛苦,常常紧绷心弦,但一想到我们的目标是防灾减灾,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