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林志文
盛夏渐远,立秋已至。近日,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在福建省开展。
曾经,高能耗产业在福建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在当前国家倡导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些产业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型挑战。如何在保持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调研团队走进矿山、纺织厂、保税区等,看福建传统高能耗企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向“绿”新生。
矿山里的“马尾松”
你想象中的矿山是什么样子,是满目疮痍还是尘土飞扬?记者走进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的紫金矿业集团(以下简称“紫金矿业”),一改之前对矿山的刻板印象,这里竟是一片绿意盎然,林木葱郁。
紫金矿业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铜、金、锌、锂等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工程设计、技术应用研究的大型跨国矿业集团。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紫金矿业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致力于打造“绿色高技术超一流国际矿业集团”,全面推进绿色高质量生态矿山发展。
“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已经恢复了地表植被,造林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结合阔叶乔木和灌木形成现在的绿化带。”紫金矿业矿部矿长赖桂华说,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紫金矿业高度重视并大力投入矿山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并以最高环保标准进行“三废”治理。在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矿山废水和危废处置等方面形成了领先的环保技术和工程优势,从项目并购开始至闭矿,实现了对矿山进行全生命周期环保与生态管理。
“绿色矿山的层级是一个倒三角,第一位是保护,排土场等污染区应尽量避让生态敏感区、优质的森林耕地等,其次是减缓、恢复,在生产中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紫金矿业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亚洲中心常务副主任罗明说。
推进绿色矿山、花园式矿山、绿色工厂建设,紫金矿业现有国家级“绿色矿山”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国家矿山公园1座、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走出了积极探索项目生产建设与生态环保相容兼顾、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绿色矿业发展之路。
纺织厂里生产的“绿色布匹”
看似轻盈的针织棉麻布料,其背后的纺织行业实际上是高耗能大户。在传统纺织生产方式中,电力、燃料和水资源能耗大,废水产生的热量通常都被白白浪费。
染色、湿剖/干剖、烘干定型、成品包装……走进位于晋江市经济开发区的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竹纺织”)的工厂生产一线,绿色化的生产方式颠覆了前来调研的一众记者对传统纺织行业的固有印象。
作为福建省最大的针织染整专业厂家和针织品出口基地,凤竹纺织为响应国家产业创新升级和低碳环保政策,以数字化、绿色化理念规划,重点建设了蒸汽阶梯利用、污水处理中水回收、定型机余热回收、冷却水和冷凝水回收等设施,实现高效余热回收和工业水循环利用。其中,安东新厂项目是全国纺织印染行业以及福建省首个整体通过“三星级”绿色工业建筑认证的工业项目。
“我们是国内首个采用柔性支架的屋外光伏系统,装机容量提高到6兆瓦多,一年大概能产出600多万度的绿电,实现废水废气的余热利用、蒸汽的梯级利用,通过一层层的余热回收,每天能回收五六千吨的热水,年节约1.6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万吨。”凤竹纺织行政副总经理叶炜刚向记者介绍,凤竹纺织还建有全国纺织印染行业首个实现产线联动的立体化智能仓储系统,采用新型智能、节水、节能和环保工艺设备及智能染色中控系统,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下一步,公司将持续增资扩产,加入在数字工厂、绿色工厂方面的资金投入,研发和引进能源数字化管理系统、智能颜色管理系统、自动排产系统等,建设数字凤竹平台,总体上实现从传统经验管理转型到数字化管理,打造纺织印染行业智能化、绿色化的数字绿色工厂标杆。”叶炜刚说。
保税区内行进的“绿电叉车”
走进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记者看到一台台正在运行的作业叉车。“我们建有福建最大的绿电充电桩,一台电动叉车一年可实现柴油替代量6.2吨,可节约13吨标煤,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19.5吨。”厦门港务物流有限公司机械司机兰奎玉说。
“之前保税区的耗能主要集中在照明和设备方面,无论叉车还是吊车,都要消耗大量的柴油。”兰奎玉说,这些电动叉车充电1小时,能够工作至少8个小时,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更重要的是所用的电都来自园区内部光伏发电项目,大幅减少了碳排放。智能化仓库、自动化仓库以及港务储能设备……类似的绿色低碳实践在园区内比比皆是。
厦门自贸片区作为改革创新的“新高地”,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政策创新和实践。自2020年起,自贸委就会同生态环境局支持推动港务集团打造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经过两年的努力,2023年6月,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项目获评为生态环境部“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据了解,在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内,各类设备实现了全面电动化。园区仓库的光伏设备全部装机并网后,整个园区光伏装机容量达到69兆瓦,全年发电量可超899万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2832吨;建成25兆瓦时储能电站,实现区内绿色电能源自给自足,除园区自用电能外,剩余电能上网销售,增加收益400万元。此外,借助数字管理平台数智优势,实现连仓结网效应,提高产品运输预测的准确性,避免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通过构建行业指导、区政府协同、企业参与的工作机制,走出一条节能、降碳、减污、增效的发展之路,推动自贸试验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探索试验、探路先行。”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张慧琼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福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念好“山海经”,画好“山水画”,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