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
734班 范语阳
前不久,2024巴黎奥运会在塞纳河畔落下了帷幕。回顾这届奥运会,赛场上运动员挥洒汗水,勇创佳绩,不断挑战自我;看台上的观众同样激情四射,呐喊助威,挥舞着鲜艳的旗帜。运动员和观众共同分享喜悦和泪水,振臂高呼的场景令人动容。每当我坐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一幕,胸怀中流淌着的红色的血液便不由得沸腾起来。能生长在如今强大的中国,我感到无比自豪。
此次奥运会上,我国的奥运健儿充满活力与斗志,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除了乒乓球、跳水、举重等传统强势项目依然展现出统治力外,游泳,网球等领域也取得了超乎想象的突破。潘展乐在100米自由泳决赛中破纪录强势夺冠,并率领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队打破美国40多年的垄断,展示了年轻一代是中国游泳队未来的支柱力量;邓雅雯在自由式小轮车上的夺金无疑是我国在这一项目上的突破,她的成绩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在很多非优势项目上也具备强大的竞争力;郑钦文在网球女单的夺冠更是创造了历史。这些例子表明,年轻一代运动员正逐渐强大,担起重任,中国正向体育强国迈进。
最终,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收获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创造了在境外参加夏季奥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虽然我国的金牌数与美国持平,但总奖牌数距离排名第一的美国还有差距。在观看比赛时,我观察到一些项目的决赛圈中没有中国队的身影,这表明我国在体育厚度上的积累,较顶尖体育强国尚有一定的差距。
从小热爱体育运动的我,对于当前体育人才培养方式有一些自己的体会。过去,我国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上,采取了体教分离的培养模式,集中人力物力培养竞技体育的人才。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得有运动天赋和兴趣的孩子,往往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在专业体育和文化教育之间作出选择,导致了我们体育人才的“英雄池”较浅。同时,训练所需要的高昂费用也劝退了一些家境相对困难但怀有梦想的孩子。而由于体育竞争的残酷性,一旦没有“突出重围”,未能进入国家或省队的运动员在未来发展上面临较为尴尬的境地,这使得孩子在选择竞技体育道路时存在很大顾虑。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在建设体育强国的道路上,不能仅仅依赖多年难遇的天才横空出世。扩大群众基础、推广各项体育运动才是长足进步的关键。令人欣喜的是,从“体教分离”到“体教融合”,已经成为我国政策层面上的重要导向。在2020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将体教融合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省也在加快落实体教融合,纷纷推出针对青少年的体育培养计划。
我相信,在国家支持和运动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加快达成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未来一定会有更多面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