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我可以叫您妈妈吗?”5岁的小甜甜轻声在王红莉的耳边询问。“那一瞬间,我心都融化了,忍不住想哭。”王红莉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王红莉是河南省安阳市检察院第九检察部主任。身为母亲的她,在对未成年人的司法救助中,除一次性发放救助款外,更注重对救助对象的长期关爱。小甜甜正是她帮扶的涉案家庭中的一名困境儿童。
“最初只是把这种帮扶作为正常工作的后续关怀来开展,在孩子问出那句话时,我萌生了组建一个‘爱心妈妈’团队的想法。”
很快,在院领导的亲自推动下,王红莉的“红妈妈”爱心岗团队正式组建,救助关爱对象覆盖涉案人员的未成年子女。通过联合各级妇联和相关街道社区,“红妈妈”爱心团队与受助儿童实现结对帮扶,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让孩子们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每次听到孩子们叫‘红妈妈’,是我和姐妹们最开心的时刻。”2023年,王红莉和她的“红妈妈”爱心岗团队荣获全国检察机关“为民办实事”优秀团队。截至目前,团队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
辛秀梅是安阳市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也是“爱心家园”团队的负责人。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踏上了公益之路并萌生了组建爱心团队的想法。2010年3月,她的“爱心家园”初现雏形。此后,辛秀梅先后被授予全国最美家庭和河南省优秀志愿者、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今年5月,安阳市妇联联合多部门,印发“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向全社会发出“爱心妈妈”招募令。截至目前,全市“爱心妈妈”已突破1600人,结对留守困境儿童3000余人次。
在安阳市妇联的指导下,“爱心妈妈”团队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实施爱心结对、赋能提质、探索创新三项举措,开展关爱帮扶、家教指导、陪伴引导、安全守护、书香共读五项行动,为留守困境儿童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关爱保护。
关爱工作特别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安阳县妇联开展“一爱双师”活动,分类招募“阳光母亲”“心理导师”“成长导师”志愿者,进行“三对一”结对帮扶。团队除了聘请专职心理医生外,又从教育系统选聘“心理导师”,定期为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
全覆盖多角度精准关爱
“爱心妈妈”还和学校、社区加强互联互通。龙安区妇联创新推出“131”工作模式,“爱心妈妈”与结对帮扶儿童的班主任、社工建立“同心圆梦”关爱群,互通孩子学习、生活、思想状态,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分头落实具体措施,形成家校社联动、全覆盖多角度精准关爱的格局。
“一些‘爱心妈妈’会把孩子接到家里过周末,逢年过节也会带着孩子们举办晚会,就像一个大家庭。现在有8名儿童长期住在‘爱心妈妈’家中,被安排在市直学校读书,成为‘爱心妈妈’的家庭成员之一。”林州市的“爱心妈妈”协会负责人介绍,今年暑假,协会还举办了夏令营,让孩子们到红旗渠纪念馆、安阳殷墟博物馆、郑州大学等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此外,协会还设立了专项基金,积极开展募捐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让孩子们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爱是有温度的,可以温暖全世界。帮扶的过程虽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心血,但只要想到自己走过的村庄,帮扶过的孩子,就会让我们感受到奉献的快乐,感受到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美好。”谈及近年来开展“爱心妈妈”关爱活动的经历,辛秀梅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