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执委园地 PDF版下载

栏目:履职故事

版面: 执委园地

建好用好执委工作室

用法治温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甘肃民乐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 肖玉芝

    “孩子的心灵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单纯又复杂,脆弱而敏感。做孩子们的法律工作,必须高度谨慎细致,以最公正的态度,怀揣着最公平的心。”吕小燕常常这样告诫自己,这也是她办理案件的底线所在。

    吕小燕是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民乐县妇联执委,也是民乐县检察院“小燕执委工作室”的负责人。

    近年来,民乐县妇联在县检察院积极打造“祁连山下,小燕正青春”未成年人检察品牌,在创建运行“小燕执委工作室”的过程中,县妇联和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健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协作机制》,推动形成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合力,全面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吕小燕和同事们积极提升综合履职能力,努力使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均衡发展,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绩。

    检察助力家庭教育,让陪伴更有力量

    亲职教育是吕小燕和同事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采取的一种工作模式。在介入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件的过程中,吕小燕发现涉案未成年人舒某的父母均为文盲。于是,她和同事多次前往舒某家中,连续开展了三次亲职教育。最终,通过对舒某及其父母进行引导和教育,舒某在父母的支持下,被送入某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他喜欢的计算机专业。在这个案例中,通过检察官与家庭的联动帮教,孩子主动改变,从而达到了亲职教育的预期目的。

    “通过指导父母如何尽到家长职责,为他们提供调整亲子关系的策略,从而改善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当态度与行为,为涉罪未成年人找到与父母友好相处的方式,是我们的工作目的之一。”吕小燕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对于累犯、惯犯、暴力犯罪、偶然犯罪被羁押的以及青春期叛逆心理较重的涉罪未成年人,吕小燕和同事们通过量身定制个性化帮教方案,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助其走出心理阴影。在办理一起寻衅滋事案时,两名涉事者均表现出极度的紧张、害怕和羞愧。针对这种情况,未检检察官及时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变更了强制措施,在二人被释放的次日,由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干预,逐渐改善了她们的心理状态。同时,未检检察官还每周进行一次家访,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历时六个月,两名女生抑郁、恐惧的心理有所缓解,其中一人的症状全部消失。在一审判决后,检察官持续跟踪回访,帮助她们摆脱涉案阴影,尽早回归校园。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小燕执委工作室”办案团队本着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就是帮助每一个罪错少年走出迷途、走向未来的宗旨,根据案件中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严重程度、身心发育程度、日常表现、生活环境等情况,分级分类采取干预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教育和矫治,运用家庭教育指导、司法训诫、接受专门教育等多种方式,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专门化、针对性和综合性干预,争取最佳教育挽救效果,成功降低了未成年人犯罪率。

    特别是在办理强奸、介绍卖淫等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吕小燕结合未成年人特点制作特殊方案,为罪错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心理疏导、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家庭教育指导、重点人群关爱等个性化服务,在严格执法“治已病”的同时,优化家庭环境“治未病”。

    吕小燕从事未检工作11年,在担任法治副校长的5年中,她始终坚持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特殊一课”,不落一校、不掉一班、不漏一生,确保在法治教育的路上未成年人“一个都不能少”。她带领未检干警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200余场次,宣法的脚步遍布祁连山下的每一所学校。

    几年来,吕小燕和她的团队帮助30余名未成年人重新走进学校,20余名找到适合的工作,让一个个破碎的心灵找到了回家的路。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