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亚菲 发自北京 8月2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万套,1.5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重点围绕六个方面展开。
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是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印发政策文件,指导各地坚持以需定建、以需定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部署各地以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住房发展计划为抓手,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今年2月住建部印发通知后,各地陆续编制并公布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同时开展前期工作,积极谋划“十五五”住房发展规划。
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指导地方选择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土地出让时就约定实行现房销售,结合实践制定配套政策。不少地方已经推出了一批现房销售项目,探索商品房销售制度改革。
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出项目“白名单”制度,以城市为单元、以项目为对象,给予合规项目融资支持,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从依赖主体信用向基于项目情况转变。
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试点。其中,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已经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建立起来,试点的重点将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住建部在立标准、抓样板上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下一步还将在建体系、优服务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