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
早上7点,60岁的李云丽和往常一样,带上简易的网兜,登上木船、划动木浆,开始一天的打捞。
李云丽是云南昆明活跃在滇池边的一支“巾帼打捞队”的队长,这支打捞队的成员都是当地的妇女。她们每天驾驶船只打捞滇池及周边入湖河道、湿地的垃圾、杂草、枯枝落叶等,已经坚持了30多年。
李云丽从小在滇池边长大,祖祖辈辈一直靠打鱼为生。多年前,不断累积的污染让这颗“高原明珠”黯然失色,也让李云丽在内的渔民无鱼可捕,看到曾经清澈的湖水在蓝藻暴发后好似“绿油漆”般,散发着臭气,李云丽感到既心痛又惋惜。
1988年,放下渔具的李云丽将渔船改为打捞船,带领村中几名妇女开始在滇池上义务打捞,用实际行动保护滇池,开始了一场守卫家园的“战争”。
在李云丽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这支队伍中,用实际行动保护滇池,在滇池污染最严重的20世纪90年代,打捞队的志愿者达到近300人。
“对我们来说,最苦最难的是‘撑船’。早年遇到风大的时候,根本划不动船。”李云丽告诉记者说,碰到顺风顺水还行,若是逆水上行,或者气温升高水草疯长时,划船那叫一个难。
1994年,当地政府知晓“巾帼打捞队”的事迹后,向打捞队的队员发放每天6元钱的补贴,2011年变为每天18元。
30余年来,打捞队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也不断有年轻人加入守护滇池的行动中。
杨兰芝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当时38岁的她辞掉了在工地上的工作,回到滇池边,从婆婆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打捞队的一员。
“婆婆从来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她和周围的许多长辈保护滇池的身体力行,让我们这一辈人深受感染。”杨兰芝说。
随着滇池治理不断深入,滇池水质持续好转,打捞队的工作轻松了许多,平常主要清理一些枯枝落叶、死亡水草等。现在,“巾帼打捞队”的队员有30多人,全部加入了当地环卫公司,每个月有将近2000元的工资。
30多年过去了,“巾帼打捞队”的队员们数不清编了多少打捞网,也记不得用破了多少只船。如今,滇池这颗“高原明珠”正逐渐恢复原有的光彩,2018年起,滇池已连续6年全湖保持Ⅳ类水质。
虽然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是李云丽并不想休息,“滇池是我们的母亲湖,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昆明人,我想为守护一池碧水多出一份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绿色家园。”李云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