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当得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妇基会)“母亲微笑行动”将走进西藏林芝,达尊带着孩子小扎西(化名)提前一周便从家出发。小扎西出生前确诊为先天性唇腭裂,得知“母亲微笑行动”能提供免费救治后,“特别无措”的达尊内心重燃希望之光,“相信通过治疗,孩子将拥有完整、美好的人生。”
当湖北西兰卡普精美围巾和贵州水族马尾绣胸针、蓝靛色蜡染方巾亮相第68届妇地会(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中国—欧盟“普惠金融促进性别平等”边会上,件件“天才妈妈”公益产品大放异彩,丝丝锦绣道出中国妇女在非遗产业发展中的精彩故事。
跨越山海,点亮希望。岁月流转,大爱依旧。
耕耘卅六载,在全国妇联党组坚强领导下,中国妇基会深扎困境妇女帮扶、创业就业支持、健康救助及家庭教育等多个领域,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服务妇联工作大局中主动担当作为,不断书写妇女公益慈善事业新篇章。
9月5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施行。享有更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沉浸愈加浓厚的慈善氛围,中国妇基会将继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维护妇女权益、推动性别平等和促进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她力量”。
精准帮扶,将温暖送达困境妇女心坎上
3月的云南禄丰,山花烂漫、春光无限。
在“世界水日”到来之际,禄丰市黑井镇三合村的彝族妇女们身着盛装、笑靥如花,在刚投入使用的“母亲水窖”旁跳起彝族左脚舞。身后白墙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几行大字十分醒目。
在干旱少雨的黑井镇,能喝上安全、卫生、放心的饮用水一直是村民的渴望。三合村“母亲水窖”的落成,让彝乡上百户村民直接用到清澈明亮的自来水,幸福生活更加可感可及。
2000年,为解决中西部地区饮水困难,中国妇基会发起“母亲水窖”公益项目,以甘肃漳县为起点,为饮水困难地区妇女及家庭送去甘甜。
引得清流水,幸福进万家。
从基础安全饮水到水生态、绿色农业、乡村振兴……24年来,“母亲水窖”层层提升关注维度,延伸开展“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母亲水窖·绿色乡村”等多个项目,浇灌丰收希望、润泽致富道路,让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由“母亲水窖”开始,中国妇基会启动“母亲”系列公益项目,步履不歇为困难妇女和家庭救急救难。
“看到灯光闪烁的‘母亲健康快车’,我就晓得我有救了。”回想当年分娩难产那一幕,贵州凯里旁海镇的杨正梅仍心有余悸。当天,“母亲健康快车”载着她一路狂奔到医院,确保了母子平安。“如今,我一看到这个车,就会情不自禁哽咽。”在她心中,“母亲健康快车”就是“救命车”。
2003年,为进一步改善欠发达地区就医条件、维护妇女健康权益,首批200辆“母亲健康快车”从北京天安门广场驶出。如今,“母亲健康快车”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串联成妇女健康的“和谐号”,救助生命、开展义诊、培训医师、宣讲健康,多维度多层次夯实妇幼健康基层服务网络。
2012年5月,中国妇基会“母亲邮包”公益项目在京启动。此后,以困境妇女日常生活必需品为捐赠内容,依托社会各界“一对一”捐助模式,“服务妇女、贴近实际、便捷有效”的“母亲邮包”总能第一时间精准送达困境妇女手中。
2021年7月,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灾后第3天,首批4000余个“母亲邮包”快速抵达,邮包中床品、药品、女性卫生用品等一应俱全,及时纾解了受灾妇女的燃眉之急。
翔实数据更显真挚关爱:“母亲水窖”公益项目帮助380万群众提高饮水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绿色农业;3200多辆“母亲健康快车”累计服务妇女儿童8200余万人次;“母亲邮包”项目为120余万身处困境的母亲送去关爱温暖……
“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胸怀“国之大者”、情系“民之关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慈善事业、发挥慈善作用作出重要论述。
多年来,困境母亲在哪里,中国妇基会的关爱就延伸到哪里,从脱贫攻坚、健康救助,到救灾应急、关爱帮扶……中国妇基会依托系列“母亲”公益品牌项目,将党和国家的关怀及时传递给广大妇女及家庭,通过弘扬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赋权增能,助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书写出彩人生
廖燕红在宁夏贺兰县开启“金贵牡丹花乡”创业之路,期望以牡丹种植带领周边农户共赴“馥郁”生活。然而创业发展过程中,专业能力不足、缺乏支持平台、缺少技能培训等短板一个个出现。
恰时,中国妇基会启动“@她创业计划—木兰加速计划项目”,搭建乡村女性创业就业服务阵地。随着项目“政策赋能”“技术赋能”等一系列培训和资助落地,乡村女性创业就业的逐梦舞台越拓越宽。
进入新时代,聚焦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妇基会启动品牌项目升级,立足志智双扶,探索妇女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升级为“@她创业计划”开启互联网+扶贫新模式,“加油木兰”为欠发达地区脱贫女性提供公益保险,在投保和理赔过程中实现了“让数据跑腿,让群众省事儿”……乘数字之翼,中国妇基会公益项目纷纷链接前沿、飞上“云端”,助力妇女全面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女性力量愈加耀眼。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干埝村多了一座特别的建筑——“溪贤美厕”。这座生态科技厕所具有雨水灰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等功能,不仅满足了居民和游客的居住需求,也展示出一群女中学生的科技创想。
2018年,中国妇基会设立“探知未来科技女性培养计划”公益项目。如今,项目已覆盖全国24个省市区的百余所学校,深度培养7000余名学生,产生20余项科技创新方案。依托项目,越来越多女中学生点亮科学热情、拓宽成长路径。
进入新时代,一次次主动作为、大胆革新,让中国妇基会在提升女性主体地位和选择权利方面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一系列务实举措、亮眼成效,也让中国妇基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了解与信任。
从送款赠物到赋权增能,从纾难解困到“授人以渔”,从实地救助到“指尖公益”,女性公益慈善道路越拓越宽,女性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更加多元,女性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加丰硕。
坚持人民至上,让每一份爱心善意及时得到落实
作为全国妇联领导下的“中字头”公益组织,中国妇基会自觉把妇女儿童公益慈善工作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思考谋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妇女儿童公益慈善的政治属性、功能定位、特殊价值,认真办好群众可感可及可衡量的实事好事。
今年1月,中国妇基会启动“爱暖万家”公益行动,通过提升“爱心妈妈”关爱队伍服务能力,为困难家庭儿童提供心理关爱、生活帮助、安全保护等结对关爱服务,共同营造安全、温暖的社会环境。项目首期在22个省区市50个县区落地实施,将温暖的陪伴和守护送到困难家庭身边。
2024年春节前夕,在湖北武汉经营面店的赵清华收到一份“母亲邮包”,包中除了齐全实用的生活物品,还有一封家书。“信里说,希望这份送给困难妇女的专属温暖,可以带给我们更大动力,并继续传递给更多人。”反复翻阅,赵清华早已将信中内容印刻于心。
近年来,中国妇基会结合实施项目深入开展宣传宣讲,不仅践行“雪中送炭”,还把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科普法律卫生知识、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实现一份关爱多重效用。
迈步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大道,中国妇基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民生保障和公益慈善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妇女儿童公益慈善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贯彻落实修改后的慈善法为抓手,坚持公信至上、规范治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打造“阳光慈善”,让每一份爱心善意都及时得到落实,通过妇女可感知、效果可衡量的公益行动,将党和国家的温暖送至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