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倒票“黄牛”,维护文旅环境
今年暑假,各地文旅消费持续火热。很多热门旅游目的地一票难求,这也让众多“黄牛”嗅到了“商机”。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公布一起案件,揭开了一条倒卖高校参观票的犯罪产业链。该案被告人李某某花钱购买了一些底层数据、代码,研发了抢票软件,利用软件抢到免费门票后,再与“黄牛”合作,将门票高价售出。经一审判决,被告人李某某等13人因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判处四年六个月至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哪里是文化消费的热点,哪里就是“黄牛”泛滥的重灾区。从旅游景区到高校校园,都曾出现互联网“黄牛”借机收费牟利,导致普通游客“一票难求”的情况。为此,文旅场景的放票规则亟须查漏补缺,提升票务系统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打击“黄牛”倒票行为是维护文旅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对文旅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遏制“黄牛”的蔓延势头,维护健康的文旅消费环境。
去除驿站“门槛”,让善意触手可及
9月4日,有网友发视频反映,山东聊城一专为环卫工、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建设的工会驿站,需下载App扫码才能进入,导致劳动者“进门难”。视频显示,多名户外劳动者躺在驿站几米外的地面上休息。有知情网友称,视频的拍摄时间正值中午时分。9月5日,有记者核实发现,经过连夜整改,驿站已可直接刷身份证进入。
工会驿站本是为环卫工、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提供的关爱服务的便捷“避风港”。任何加高门槛、让劳动者望而却步的行为,都是对驿站设立初衷的背离。相关部门的积极整改只是户外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开始,公共服务设施不仅要简单“铺开”,更需要有关部门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其设计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将善意和温暖送到户外劳动者触手可及的地方。
斩断车检作弊利益链刻不容缓
环保检测作为机动车年检主要项目,是降低尾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的重要举措,未通过环保检测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区机动车环保检测作弊形成灰黑链条,作弊设备制售者、车主、检测机构沆瀣一气,以篡改检测数据等方式提高尾气超标车辆过检率,攫取不法利益。同时,作弊设备通过网络销售扩散至全国多地,致使“问题车辆”蒙混过关,堂而皇之上路,危害生态环境。
机动车环保检测作弊的行为不仅严重违背了环保法规,更是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极端不负责任。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必须以雷霆手段整治防范,斩断这条灰黑利益链条。不仅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环保检测制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对参与作弊的制售者、车主和检测机构也要依法严惩不贷。此外,还要加大监管力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环保检测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构建多维监督网络。
孔一涵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