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理论 PDF版下载

栏目: 特别策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39

版面: 理论

妇女赋权对于“全球南方”团结振兴至关重要


    编者按:

    北京在金秋时节迎来中国主场外交的高光时刻: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隆重召开,中非领导人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在全球多极化发展趋势下,中国通过主场外交不断深化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携手共筑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妇女赋权作为其中重要议题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妇女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半边天”,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 陈须隆 逄懿人

    北京在金秋时节迎来中国主场外交的高光时刻: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隆重召开,中非领导人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这是我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后首场大规模、高规格重大对外活动,意义十分重大,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关注点是,这场主场外交对“全球南方”团结振兴的意义所在。

    中国的主场外交:越发成为“全球南方”团结振兴的高地

    新时代以来,中国的主场外交更加有声有色,在凸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具风采的同时,往往能够发出引领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赢得广泛赞誉。随着“全球南方”的崛起及其国际影响力的攀升,中国越发重视“全球南方”的团结振兴,明确并强化自身作为“全球南方”“当然成员”的身份,及时提出共筑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理念与政策目标并付诸行动。因此,适时把主场外交打造成“全球南方”团结振兴的高地,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对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全球南方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快速发展的市场,近年来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全球南方国家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通过各种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打破传统的霸权垄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随着“全球南方”的崛起,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加速演进。

    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重要一员,中国始终高度关注并积极回应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发展诉求。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秉持共建共商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国倡议”,旨在通过合作与共赢的方式,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共同进步,携手共筑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对全球南方国家发展的长期承诺,更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平等包容、合作共赢、公平正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大国责任担当。

    中非携手:为共筑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非洲与中国同为全球南方国家,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与历史使命。在过去的岁月中,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国家团结一心、同舟共济,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在“全球南方”共同身份的基础上,中非合作论坛已经成为双方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自2000年成立以来,中非合作论坛在促进中非之间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通过中非合作论坛这一平台,中国始终坚持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基建先行、经贸引领、科技驱动、民生为本、授人以渔,携手推进现代化,共同推动全球南方国家的繁荣与进步。

    中非合作论坛高擎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旗帜,不断将其向前推进,取得积极成效。基于“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事实和现实依据,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构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领导人一致同意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揭示了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力量源泉,即“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持公道、捍卫正义,顺应时势、开放包容”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2023年,习近平主席又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等场合,提出中国坚定支持并愿做非洲现代化道路的同行者,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从此,中非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成为共筑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动力并开辟光明前景。

    这次峰会为中非双方探讨全球治理中的重大议题提供了高层次平台,聚焦治国理政、工业与农业现代化、和平安全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四个议题,以中国式现代化经验推动非洲现代化进程。这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通过了《宣言》和《行动计划》两份重要文件,凝聚中非双方在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上的共识,规划中非未来三年高质量合作路径。此次峰会不仅为构建高水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战略指引与行动路线,还必将为共筑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树立一面光辉旗帜,提供一个典范,对引领全球南方国家加快群体性崛起意义重大。

    妇女赋权:推动中非合作和南南合作的强大动力

    作为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妇女赋权对于全球南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中非合作迈向新高度,女性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人文交流中的贡献将越来越不可或缺。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非间就开展了一系列妇女民间外交。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的《约翰内斯堡宣言》中,强调了在减贫惠民合作计划中,开展以妇女儿童为主要受益者的减贫项目,通过职业培训等项目提升妇女和儿童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参与度。2018年的《北京宣言》则进一步承诺加强在治国理政和社会经济发展领域的合作,分享性别平等、妇女和青年赋权经验,推进性别平等和提高妇女福祉。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从造福中非人民、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出发,提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4点主张、中非务实合作“九项工程”,宣布将举办中非妇女论坛,并作为人文交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中。会议成果达喀尔行动计划明确增加了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相关议题。

    2023年6月29日,以“凝聚中非女性力量 共促妇女全面发展”为主题,首届中非妇女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这次论坛是一次将妇女赋权与主场外交相连接的成功实践。来自80多个国家的非洲女性积极响应、共同分享经验,在农业、经贸、人文等多个领域开展交流,提议加强女性赋权,提升女性经济能力,推动社会正义与可持续发展。妇女群体不仅拥有巨大的活力与潜力,能够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她们的参与不仅增强了非洲女性的国际影响力,也为进一步的中非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视角。

    在这一背景下,妇女赋权的议题已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对非投资引发了涟漪效应,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过去三年,中国企业为非洲创造就业岗位超110万个,吸纳了大量女性劳动力,提升了当地女性的基本生活水平、经济水平与社会地位,为她们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走向自立自强。

    这种对妇女赋权的重视不仅体现在传统行业中,也随着新兴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而进一步拓展。中非在电子商务领域携手拓展“丝路电商”合作,将有助于提升当地妇女的数字素养与商业视野,在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激发创新潜力,为妇女赋权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中非双方未来合作中应继续加强妇女赋权相关举措,通过扩大教育与技能培训项目,帮助女性掌握更为先进的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知识,从而增强她们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人文交流领域,妇女群体展现了独特的视角,在中非文化交流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她们不仅是各自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还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推动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中非文明对话大会、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暨中非智库高端对话、中非民间论坛等一系列文明交流活动,不仅展示了各个国家的独特文化魅力,也推动了国家间在文化多样性中的共融与共进,促进中非人民相亲、情感相融、理念相通、文化包容,为性别平等与妇女赋权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携手共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筑牢民意基础。

    展望未来:现代化是梦想连接现实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中指出:“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现代化是梦想连接现实的必由之路。”他对中非携手走在现代化进程的前列、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更是满怀信心地表示,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必将掀起“全球南方”现代化热潮,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这次峰会在两份重要成果文件中确认,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是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内涵,中方将携手非方在未来三年实施“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涵盖文明互鉴、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互联互通、发展合作、卫生健康、兴农惠民、人文交流、绿色发展、安全共筑十大领域。希望中非乃至所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女性积极投身于全球南方现代化热潮,跟上世界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浪潮,通过教育赋能等有效途径实现自身能力现代化,在推进现代化伙伴行动中大显身手,为构建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女性“半边天”的智慧和力量,世界将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可期。

    总之,在全球多极化发展趋势下,中国通过主场外交不断深化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携手共筑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妇女赋权作为其中的重要议题将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妇女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半边天”,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展望未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将与全球南方国家携手,共同迎接挑战、创造机遇,为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全球南方”力量。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